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教会&事工 |
为何没有父亲不正常?父亲需拥抱他们的孩子(采访)

为何没有父亲不正常?父亲需拥抱他们的孩子(采访)

一部新书和电影讲述一位父亲能给他的孩子带来不能磨灭的影响,来自德州的一位男士从孤儿的角度分享痛苦的心路历程。

49岁的约翰·芬奇(John Finch)在达拉斯郊区长大,有两个哥哥,11岁时失去自杀身亡的父亲。在青年期和成年初期,他曾透过一些世俗途径,为了寻找父亲般的肯定,做了一个假面具来愈合伤口。

· (John Finch)

这个父亲伤口,他这样叫它,已操控他近30年。从未得到父爱,令他渴望藉着事业追求名利和赚大钱来替代父亲的祝福,结果,在社交生活中成为酗酒者。凡此种种令他心灵空虚。

可是在2009年2月20日,芬奇把一切交给上帝时,他经历到 “来到耶稣跟前“ 的体验。

在基督邮报电话访谈中,芬奇提及与布莱克·伍德(Blake Atwood)合著的新书The Father Effect: Hope and Healing From a Dad's Absence(暂译为“父亲的影响: 从父亲缺席中得到盼望和医治”)内容,他说,“我只是一直在挣扎。”

“我的生活曾经真的崩溃。我说上帝把我带到一个破碎的地方。事实上,祂带领我屈膝于祂的跟前。”

从2月那天起,他进入了一个追思父亲和学习宽恕的痛苦旅程。一次极为苦恼的心理辅导过程,他说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三个月,他需要面对父亲的爱,在这次经历和作为上帝儿子的启示中,他开始踏上从来没有想过的冒险之旅,他拍了一部电影讲述他的故事,为的是释放父亲正能量。《父亲的影响》(The Father Effect )就此诞生了。

所有社会问题源于没有父亲,芬奇在他与电影一同发布的新书中有详细解释。他指出,每个人都有被父亲伤害的伤口,几乎所有他遇见的人至少都有一个。在第七章,芬奇正面处理失去父亲的 “世代诅咒”。

他写道,根据全国儿童委员会的调查,没有父亲的孩子的自杀几率比有父亲的孩子高出5倍,进入国家管理机构的可能性高6倍,而辍学的几率高7倍。没有父亲的孩子犯下强奸罪的几率高11倍,患上行为障碍的可能性高15 倍,入狱的几率高15倍,若是十来岁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几率可能高24倍。

“我很高兴可以跟这么多人交谈,” 芬奇说。

“我要处理一个可能酗酒多年的年青人个案。他竟然看不到自己父亲是个酒鬼,爷爷也是,因这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芬奇说。另一位与他交谈的男子,父母离异,父亲流浪街头,然而,他仍形容自己的成长为 “正常生活”。

但作者说,这是不正常。

“这是一个世代的诅咒,因为它是 ‘正常’,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察觉它,这是源于我们的观点,我们的实际情况。直到我们在男人和父亲的角色中,愿意说,'这情况不会再发生在我家,我会采取必要的行动,否则世代的诅咒将持续数百代。’”

作者明确表示父亲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没有什么能取代他说话和关怀的決定性力量。不管一个人的母亲有多好,她没有父亲的恩赐。尽管这应该看似清晰,反过来又是另一真理: 父亲不能替代母亲。

“一位父亲走进孩子的生活,能够改变世界,因为这给他们稳定感,令他们保持稳定、有安全感、受到保护,这些事情母亲不能做到。总之母亲不能做到,”芬奇补充说,父亲同样没有母亲的恩赐。

“我认识很多单身母亲,虽然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仍不能做好父亲的角色,有时我这样批评时,她们会生我的气,” 他继续说,他非常了解跟随单身母亲成长的情况,“但是没有什么能取代那力量,和对儿女带来的终生影响。”

今天,芬奇与结婚23年的妻子蜜雪儿,和他们三名女儿居住在德克萨斯州的丹顿市。他创办了完美父亲事工(The Perfect Father Ministries Inc),一个501 (c) 非营利组织,及EncouragingDads.com,一个让世界各地的人藉着分享故事鼓励父亲的网上社交平台。

《父亲的影响》的主要嘉宾是牧师和作者,他们的著作都是有关男士的问题,如畅销书 Healing the Masculine Soul(暂译为“治愈男性灵魂”)的作家戈登(Gordon Dalbey)和同为畅销书《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的作者艾杰奇 (John Eldredge) 。梅格·米克博士(Dr. Meg Meeker)也在电影中出现,强调父亲对儿女藉着身体语言关爱的重要性,指出横行霸道的人往往以他们与父亲的互动来衡量自己。

芬奇告诉基督邮报: “若父亲没有拥抱他的儿子,毫无疑问,每个儿子都渴望被爱和拥抱。这存在基因里,当父亲不拥抱他的儿子,问题就出现了。那男生的脑海会开始浮现一些想法。”

男生会想 “我不可爱吗?父亲不是很爱我,所以不拥抱我?”他解释。此外, “为了打倒那[疑惑],就藉着这爱的身体语言,父亲的爱,若您愿意,让你的儿子看见,拥抱他吧!”

“拥抱” 不是女人的事,芬奇强调,在体育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他对美国男生被灌输“把痛苦吞下去”、“男人要坚强”、“不要哭” 的观念非常反感。

“基本上,我们一直告诉他们 ‘不要真实, ’” 他说。

“这男生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有人这样告诉他,他长大后结婚。稍后,我们又会好奇地问,为何他与妻子沟通有问题?因为我们在过去40年告诉这男生不要真实。“

他鼓励男士一起参与社区工作,努力超越这些观念。

芬奇告诉基督邮报,这部电影和新书的中心思想是藉上帝宽恕的力量来改变生命。

“你知道吗,” 他继续说,“作为父亲我们不必知道所有答案。”

“我希望所有男士明白,我们并不孤单。他们不是唯一经历过被父亲伤害或现在正面对任何困难的人。我们可以共同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