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拉塞爾·摩爾​​:下一個葛培理可能現在喝醉了(2/2)

拉塞爾·摩爾​​:下一個葛培理可能現在喝醉了(2/2)

·

當基督徒融入文化時,絕不應該停止傳福音,或者忘記聖靈變革性的力量;今天反對教會的人可能會成為明天的領袖,拉塞爾·摩爾(Russell Moore)在他的新書《前進:融入文化 保守福音》(Onward: Engaging the Culture Without Losing the Gospel)中寫道。

基督郵報7月1日的電話採訪中,美南浸信會倫理與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摩爾指出,美國的教會能夠繁榮興旺,教會一直是這樣,即使在被看作「不正常」的文化當中。

在採訪的第二部分,摩爾解釋了為什麼,每當感到自己對未來失望時,他提醒自己,「下一個葛培理現在可能喝醉了」。

牢記對手就是他們自己,就像基督徒——耶穌為之而死的罪人——改變你看他們的方式,他說。此外,這些對手不僅僅是明天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他們可能成為教會的領袖。

「下一個喬納森·愛德華茲可能是那個開着貼有達爾文魚車尾貼的車子,在你面前經過的人;下一個的查理·衛斯理可能是現在滿口褻瀆話的嘻哈歌手;下一個查爾斯·司布真可能現在正經營一家墮胎診所;下一個德蕾莎修女現在可能是現在海洛因成癮的色情明星;下一個希波的奧古斯丁可能是現在性泛濫的邪教會員,就好像,想起來了,就像第一個希波的奧古斯丁一樣,」摩爾在第11章《福音反革命》中寫道。

以下是第二部分的採訪手稿,經過少量改動:

基督郵報:在第11章中,你批評那些呼籲與文化割裂的人,以及那些試圖要保護「文化戰爭工業園區」的人。在第1章中,你說基督徒被呼召「融入文化」。你想從今天基督徒如何融入文化中看到什麼?

摩爾:我想看到,我們從在神學上對我們是誰有強有力的理解入手。我認為,這是必要的。

現在有一種趨勢,特別是在組織和行為層面,和任何擁有同樣價值觀的人聯合,即使這些人是所謂的「基督教異端」,即使他們對教會見證和人們的靈魂極其危險。

在神學上,我們必須對我們是誰有明智的理解,這意味着我們融入進去,但我們融入之初與之終,我們優先融入福音之中;所以我們避免了烏托邦式的想法,認為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總統選舉,解決身邊的弊病,我們還避免了失敗主義,認為「一切都走向地獄,讓我們退到我們飛地上去吧」。

使徒彼得給我們展示了這一模式。他談到獨特性,我們是外地人,背井離鄉,但他也談到融入文化之中。你對外邦人說一個詞,表達的意思的是,從前算不得子民,如今成了神的子民。當我們融入文化時,我們必須讓截然相反的兩極在一起。

基督郵報:我想弄清楚,你不是說,作為政治行動的一部分,不要和不同的聯盟聯合,對不對?

摩爾:不,但我要說的是,當我們聯合不同的聯盟時,我們確保確認出哪些是基督教的福音,哪些不是。

我一點都不反對[成為多元化聯盟的一部分],我經常與猶太教組織、穆斯林組織和各種組織就不同的問題展開合作。但是,當我們遇到教會裡有假教師的時候,他們卻給他們基督教的外衣,那我們就有問題了。實際上,我們正在這一點上危害人們的靈魂。

因此,我認為使徒保羅是榜樣。使徒保羅在凱撒法庭上訴時,願意與腓力斯,與亞基帕合作並講理,卻對在教會肢體中教導毀滅性的異端教義的那些人用非常生硬的口氣對話。

· (Onward: Engaging the Culture Without Losing the Gospel)

基督郵報:你試圖每天提醒自己,下一個葛培理可能現在喝醉了。今天的酒鬼,色情明星,墮胎診所工作人員或者戴着白色頭巾在南卡羅來納州遊行的人可能是明天我們基督里的弟兄姐妹。這如何在文化融入中幫助你,提醒你?

摩爾:如果我們在轉變中失去神的能力,那麼我們往往把我們的對手看成永恆的敵人。我們往往只看到我們來駁倒論據,但每一個人,包括那些現在可能是最敵對我們的人,他們是需要救贖和恩典的人。

神可以瞬間改變人的心,不僅僅包括在悔改和信仰的狀態下神的百姓中的人,而且神還可以改變那些人成為領袖。

沒有人會認為,大數的掃羅會是外邦傳教士的理想人選。這就是為什麼耶路撒冷的使徒起初謹慎的原因,知道他們聽到他宣講福音,以及遇到基督徒的故事。

所以,我們需要給神的恩典騰出空間,意識到我們的任務是辯護,我們要去辯護,但我們的任務也是傳教。我們辯論時,永遠不要犧牲傳教。當我們和人辯論,和人爭辯時,我們禱告不僅僅是他們的論據被擊敗,而且他們要來到基督里,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恩典。

我想,這改變了我們看人的方式。這讓我們周圍的人更人性化。他們不只是在電視裡談論,他們不只是在抗議行列中沖我們尖叫——他們是罪人,基督為他們而死。

基督郵報:葛尼斯(Os Guinness)寫了一本新書,他在書中認為,基督徒已經失去了說服的藝術,他們需要找回來。這聽起來,好像你非常贊同這一點?

摩爾:我贊同。不只是基督徒失去了那個。我覺得,整個全面的美國文化中,我們陷入了一種會話模式中,只是從我們個人的群體尋找「阿們」,或者「阿們」的世俗的對等詞。所以,當我們有爭論,我們並不是真的在與持另一觀點的人談話,我們在和我們這邊的人談話,為了讓他們確信,我們是他們中的一員。

這並不是耶穌在新約中採用的方式。他對良心說神的話語,為了能夠用聖靈的大能去勸服,我們需要找回來。

這意味着,如果我們真的試圖說服我們周圍的人,我們不能假設,這些論證贏了,然後進行一小時的辯論工作。很少有人用這種方式改變人們的心思意念。有人栽種,有人澆灌,有人開墾。當我們和不認同我們的人談話時,應該有這種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