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華凱怡專訪:希望是每個活着的人都需要的

華凱怡專訪:希望是每個活着的人都需要的

上周五的「希望24小時」(24 Hours of Hope)節目由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牧師華理克與華凱怡夫婦(Rick and Kay Warren)主持。該節目為免費的環球在線項目,旨在鼓勵那些有精神疾病的個人與教育並支持他們的家人,裝備教會領袖,讓他們能夠進行富有同情心並卓有成效的精神健康服務事工。

星期四,華凱怡接受在基督郵報的專訪中論及她所觀察到的教會社群如何看待精神健康問題。因為她家庭所受的高關注度,基督郵報請華凱怡談及下她的兒子馬太(Matthew Warren)因精神疾病而自戕的悲劇如何影響了美國的教會。馬太於2013年4月15日飲彈自盡,享年27歲。

今年三月,華理克與華凱怡夫婦主辦了「精神健康與教會」的歷史性會議,奧蘭治教區的凱文·范恩(Kevin Vann)主教、全國精神疾病聯盟奧蘭治縣分部(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Orange County,縮寫為NAMI-OC))同為會議主辦人。

研究表明,美國每四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在生活中某個時刻會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希望24小時」的組織者說,該節目將以給予希望為特色,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那些受困於抑鬱、燥鬱症、飲食紊亂、成癮問題、交流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主題包括消除歧視、降低自殺風險、教會諮詢、支持小組、危機管理以及整體關懷。

除了一些新內容之外,「希望24小時」的許多信息都來自於3月的那次會議。在線節目也與星期五的世界健康日不謀而合。

以下是華凱怡接受《基督郵報》專訪的內容。

基督郵報:自從3月份舉辦的第一次會議以來,你在教會和精神健康領域看到了哪些進展?

華凱怡:確切地說,我想我看見的變化發生在馬太過世後至今的15個月中。他的離世激發了一些探討。一些著名的基督徒和社區中的其他人開始談論自殺、談論精神疾病。我想,對我們國家而言,針對這些暴力、極具破壞力的事情,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就是這樣一個引發討論的催化劑,對我來說也如此,這既是在我國發生的事情,也是名人發生的事情,是二合一的事情。同理,我們決定開始談論我們的兒子,談論精神疾病,感覺這也是二合一的事情,讓對話提升到更受關注的層面,也讓更多的聽眾參與到精神疾病的討論中來。

在教會內尤其如此,我們很喜歡能與天主教奧蘭治教區、全國精神疾病聯盟在3月一同表明,社會所有組成部分都能認識到精神疾病的嚴重性。我的意思是說,教會不能孤立無援地做這個事情,而聯合起來的話,我們就能把社會的每個主要部分都帶到討論之中,我們也希望能因此而擴大其影響。

基督郵報:似乎每天的頭條都有某人自殺的新聞。你們聽到這些悲劇後的想法是什麼?

華凱怡:無論是某個無名氏臥軌還是像羅賓·威廉姆斯這樣的名人自戕,每次我聽到的時候,心都好像被刀扎一樣,我會哭,因為我對那人有多絕望能感同身受,我也對他們那些倖存的親人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美國,自殺事件的數量是謀殺的兩倍。許多人對此一無所知。每14分鐘就有一個美國人自殺。每一樁自殺都是悲劇。對我來說,自殺是傷心欲絕的事情。我想,我很驚異於羅賓·威廉姆斯自殺所引發的公眾悼念程度……他是個天才,我可不是說他在許多領域都有天賦、為人極其聰明的第一個人。我想,讓很多人放鬆警惕的情況是,如果你很聰明,你有這些令人驚嘆的天賦、你擁有財富、名譽,或者你惡名狼藉、屬於社會顯達,那你就不可能自我感覺壞到想要去自殺。外面擁有的這一切與內里的貧乏之間的驚人對比讓人們放鬆了警惕。這讓很多人震驚,也讓我震驚,我很痛心,但我不覺得意外。我只是很傷心,因為我理解,「外部」那一切可能什麼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是人內心發生了什麼。

基督郵報:要繼續消除那些強加在精神疾病上的歧視,還需要做哪些事情?

華凱怡:我想,單就教會界而言,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神對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感受如何。當我們對聖經有明確的認識,我覺得就能改變這些事情。在基督徒社區中存在着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誤解,認為那是屬靈的問題。你看,如果他們多禱告的話,如果他們承認罪,如果他們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者,如果他們背誦更多的經文,或者如果他們原諒了那些傷害過他們的人——在某種意義上,那就是個屬靈的問題。這種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會一直帶來歧視。我也知道,當我們一聽到「精神疾病」這個詞,許多人就聯想到了一個連環殺手、有人拿着武器傷害別人,或者是神志不清的人,完全脫離現實,或者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漫步街頭自言自語。所以,在我們腦子裡形成了一種對精神疾病的印象,我們中大部分人都因此覺得精神疾病是很可怕的,那很嚇人,但我不是那樣的,我可不喜歡。即便有人被確診為抑鬱或者雙極性障礙,也沒人會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殘暴的連環殺手或者是個神志不清的人、或者是產生幻覺、在街頭流連跟消防栓談話的人。我們所不理解的是,那是一個連貫的整體,一個人也許有抑鬱症,但那並不意味着人就非常不正常,嚴重到無法過自己的生活。在屬靈方面也有認知錯誤,既有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認知錯誤,也有對精神疾病本身的認知錯誤,大腦就像身體的其他器官比如肝臟、腎臟一樣,可能會發生功能紊亂。大腦也會生病,會受傷,大腦中發生的問題可能會引發身體、情緒或者精神上的疾病。我想說的是:有許多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識——是什麼、影響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究竟看上去如何。

基督郵報:你還想就星期五的「希望24小時」說些什麼?

華凱怡:我們願意為全球人群提供服務。我們選擇了來做「希望24小時」。因為希望是比其他一切更令每個活着的人需要的東西。有了希望,人們才能知道,一切可能會不一樣,一切可能會更好,會找到答案,教會是歡迎你、接納你的地方。我們之所以做整整24個小時而不是8小時的節目,因為這是個全世界的精神健康日。我們希望美國人能在自己的時區聽到這些信息,然後是非洲、歐洲和亞洲,這樣,無論10月10日你在世界哪個時區,你都能接收到這個信息,不需要熬夜到晚上3點多,目標是全球的社區。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