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文化 |
研究顯示,多數影視觀眾希望對宗教信仰的描述更加尊重

研究顯示,多數影視觀眾希望對宗教信仰的描述更加尊重

Getty Images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全球絕大多數媒體消費者希望在娛樂節目中更準確、更尊重地描述信仰和宗教,並認為好萊塢經常宣揚負面的「刻板印象」。

HarrisX與「信仰與媒體倡議」(Faith and Media Initiative)合作開展了一項全球性研究,調查了11個國家的近10,000名娛樂消費者,發現全球68%的觀眾認為,在電視和電影中展示多元化的宗教觀點非常重要。

然而,宗教身份被認為是娛樂節目中表現最少但最煽情的。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看到娛樂業努力改善對信仰的描述,以確保準確性和真實性。

在美國人中,69%的消費者認為電視和電影延續了宗教刻板印象,而全球63%的觀眾也有同感。

消費者還表示非常希望看到他們的宗教身份在銀幕上得到超越刻板印象和煽情的描繪。調查顯示,61%的人認為電視和電影可以作為不同信仰之間對話的平台,他們對促進理解和對話的內容有着強烈的願望。

此外,59%的受訪者表示通過娛樂節目對另一種宗教有了新的了解,凸顯了媒體的教育潛力。

受訪者提出了娛樂業解決這些問題的三個主要方法: 開發更多樣化的角色和故事情節,其中包括各種宗教經歷;聘用與所塑造的角色具有相同宗教背景的編劇和創意人員;確保真實性並諮詢宗教專家,以提高基於信仰的內容的準確性。

信仰與媒體倡議執行主任布魯克·佐格(Brooke Zaugg)強調了全球對準確描述信仰和靈性的需求,並呼籲業界接納觀眾。

她說:「這項研究表明,娛樂媒體還有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她說:「在全球範圍內,消費者都在尋求對信仰和靈性更準確的描述。這並不是要創造信仰內容,[而是]在各類電視和電影中增加信仰流暢性和多樣化的故事情節。我們敦促娛樂業注意到這一龐大的全球觀眾群;這不僅是一門好生意,也是在世界感覺日益分裂的時候團結人們的無價機會。」

2023年,作家兼牧師沃代·鮑察(Voddie Baucham)在接受《基督郵報》採訪時指出,好萊塢在塑造基督徒形象時,往往會反映出其想要推廣的敘事方式,從篤信《聖經》的福音傳道者到卡通化的電視布道家——他在2004年出版的《永恆的真理:信仰能否在後基督教文化中生存》(The Ever-Loving Truth: Can Faith Survive in a Post-Christian Culture)一書中概述了這些刻板印象。

「從那時起,一切都沒有改變,」他說。「有一些基督教版本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它們是摻水的、社會福音的、食物銀行的、自由派政治活動家的基督教版本。這些東西一直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們消除了福音的冒犯性。一旦有了福音的攻擊性,我們就突然脫離了這個陣營。這些陳規陋習依然存在,而這些陳規陋習充分說明了文化不僅是如何看待我們的,而且還想如何看待我們」。

《尋常天使》(Ordinary Angels)和《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的製片人安迪·埃爾文(Andy Erwin)最近在接受《基督郵報》採訪時說,這些電影的成功及其吸引的明星力量,證明好萊塢對未得到充分服務的信仰群體的覺醒,以及在媒體中尊重地描述基督徒的願望。

「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時刻,有一群人一直在幕後努力講述信仰故事。無論是通過《揀選》(The Chosen)還是《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抑或是我們在《耶穌革命》中所做的工作,突然之間,這一切都被合法化了,」他說。

他說:「我們非常感謝獅門影業(Lionsgate)這個合作夥伴,他們為這個社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講述主流社會的故事。因此,能有像希拉里·斯萬克(Hillary Swank)這樣的兩屆奧斯卡獎得主,能有阿蘭·里奇森(Alan Ritchson)這樣的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演員,同時講述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並且毫不掩飾——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業界也聽到了我們的聲音。當我們在影院支持這些電影時,電影就有機會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