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教会&事工 |
“千禧一代”为何离开教会?基督徒思想家争论

“千禧一代”为何离开教会?基督徒思想家争论

基督徒作家、博主埃文斯(Rachel Held Evans)撰写的一篇文章已迅速窜红,并且在基督教思想家们当中引发了一场辩论:千禧一代(指1981年后出生的人,到千年期结束时达到成年年龄)为什么离开教会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上周六早晨,这篇博文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信仰博客发表,之后在Facebook上获得了19.6万条评论。32岁的埃文斯说,她勉强算是千禧一代,经常会被问到她们这个群体为什么离开教会。教会领袖,尤其是福音派,往往认为通过更新教会风格可以接近千禧一代。但埃文斯写道,这些年轻人真正寻找的是“实质的改变”。

埃文斯建议,千禧一代希望信仰与科学可以“休战”;教会更强调忠于神的国度,而不是忠于某个政党;挑战人们活出圣洁的生活;同性恋群体在信仰团体里感受到被接纳。

埃文斯写道:“我们离开教会,不是因为我们在那里找不到‘酷’的因素,我们离开教会是因为我们在那里没有发现耶稣。”在文章的结尾,埃文斯建议那些想赢得年轻一代的教会领袖回到教会,倾听年轻一代,询问他们在寻找什么、他们想贡献什么。

想保持千禧一代,只是尝试让教会“酷”是不够的,评论家们普遍同意埃文斯这一观点。但在教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他们持有一系列不同意见。

布雷特·麦克拉肯(Brett McCracken),《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暂译为“格瑞的困扰:守法主义和自由之间”)的作者,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博客中写道“基督教太执着于它是如何被感知的”。 麦克拉肯写道,千禧一代并没有完全明白,比起告诉教会领袖,教会应该看起来如何,他们应该成为聆听牧师、父母及其他老信徒的劝诫的人。

 “作为千禧一代,如果我诚实的面对自己,在教会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另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来许可我的傲慢,给予我想要的,” 麦克拉肯写道。“恰恰相反,我需要的是一个比我大、比我年长的人向我传递真理。根本上说,不是改变一些事情来顺应我和我的观念,而是改变我成为一个更加像基督的人,这就是我被创造要成为的样子。”

乔纳森·菲茨杰拉德,《Not Your Mother's Morals:How the New Sincerity is Changing Pop Culture for the Better》(暂译为“不关你母亲的道德:新真诚如何改善流行文化”)的作者,在Patrolmag网站评论道,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埃文斯和麦克拉肯只是部分正确。

 “在这样的状况中,他们提议都是开始对话,只是在谁应该成为聆听者、谁应该成为说的人上有分歧,” 乔纳森写道。“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对话,而是行动,这是适合各教会让千禧一代参与的方式。停止列出需求清单,开始采取行动。”

他指出,当年轻人真正参与教会,虽然要求他们和持不同意见的人工作可能需要时间,但他们的参与会帮助改变发生。

艾顿学院(Acton Institute)研究员、国王学院(The King's College)神学及伦理学副教授安东尼·布拉德利(Anthony Bradley)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埃文斯的文章只是针对于“美国福音派,这只是狭窄的亚文化”并不适用于普世教会。这并不没有解决作用,例如,为什么其他团体的千禧一代也在离开,诸如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及其他福音派教会。

布拉德利在加入长老会之前曾在美国联合卫理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待过20多年,他说,埃文斯所说的关于千禧一代所寻找的一切都可在卫理公会找到,但即便是卫理公会成员也在遭受“损失”。

 “事实是,美国许多基督教教派都在衰落,尤其是千禧一代的参与者,试图解释美国35万教会成员的减少是自不量力的,” 布拉德利写道。

面对各样评价,埃文斯对于如何得出结论作了进一步阐释。

 “对于千禧一代信仰,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评价,这只是基于调查和我的个人经历所发表的一个评论。在美国,千禧一代渴望教会改变的不只是敬拜方式”她写道“看到教会领袖、研究者和我这一代的对话在继续是非常好的。”

在另外一篇她称之为“总概括”的博文中,她写道,主流教派几乎提供了千禧一代所寻求的一切,但他们缺乏“腹中燃烧福音的火”、密集的圣经学习。

埃文斯也解释道,在CNN发表的博文中,她的目标不是教会应该屈从于千禧一代的想法,而是应该改变他们。

“这篇文章并不是列出清单,而是表达渴望、愿景和我对教会的一个清晰的希望,”她写道。“显然,当我们聚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和解、倾听、侍奉、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根据公共宗教研究所(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的信息,21%的千禧一代,表示成长于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但目前并不属于任何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