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在敏感问题上如何“持守立场”

在敏感问题上如何“持守立场”

圣经是神的话语,是真理。圣经不仅仅蕴含着真理,圣经就是真理。而且因为圣经是真理,由永远仁慈的神的心思意念中流出,因此是让人得自由的真理。

在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周围的文化向福音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要福音来改变、修正自己所传达的信息--要福音的神学去迎合流行文化和舆情观点的潮起潮落。最近我在推特上说了很多次,基督徒在一些问题上是“站在历史潮流的错误一边”。

那些世俗的思考者们(包括所谓的“进步的”福音派,新兴的、自由派的基督徒思考者们)所未能理解的是我们基本前提的动力。如果圣经确实是来自神的特别启示--一个由神所揭示的真理(一个完全理性的思维结构),那么我们就无法将其拆分开,再决定去相信其中的哪一部分。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是受召仍旧以刻薄的态度对待那些不同意见的。当我们不注意自己的态度,那结果就是误传我们所选择所坚持的那个真理充满恩典的本性。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听到基督徒不断口述“爱罪人,恨罪”这段常见的经文时,我知道,说这句话的人预设了听者已经明白这句话字面后的深意。不幸的是,我们很少能真实传递我们的所思所想。

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勇敢、坦诚地持守真理立场而不妥协,与此同时,又体贴那些不同的见解和情感,即使我们发现自己并不赞同他们。

经历了多次错误之后,我发展出了一种哲学,在交流敏感话题时,既荣耀真理,又表现出恩典。

选择对话,而非对抗

在对抗模式里,我们走进掩体,防御敌人攻击(即便所谓敌人也许不过是个想象中的敌人)。从掩体里,我们把炮火瞄准对手,寻求打击敌人,成为胜利者。我们要求对方无条件投降,在战场上留下敌人血淋淋的尸体,完成任务。

这种战争类的语言是描述与撒但进行属灵争战的恰当方式,不过这不用在人类同伴身上,毕竟我们都是有罪的罪人,也同样是神恩典的接受者。

不过在对话模式中,我们就变得不那么强硬了。我们爬出自己的掩体,在战场中间的谈判桌上会面。我们呼吁停火,并真实地聆听对方的缘由。在静静观察社交媒体上的文化辩论时,我常常想,这里面是不是真有人在乎自己听到了什么。不过每个人都似乎有很多要说的。

有时,选择对抗模式让我们不能进行那种能带来治愈、或至少能够相互理解的对话。

选择信念,而不是妥协

恩典至关紧要。我们恩山教会(Grace Hills Church)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属于每个人”。这里的每个人,就包括所有肤色、类型,有着各种你能想象到的经历、背景的人。我们与那些同性恋者会面。其他一些人有过堕胎经历。许多人离过婚。有些人有毒瘾、酗酒或者性瘾。诸如之类有很多。

我坚信,教会应该是让有着各种各样经历的人都能软着陆的地方。任何人,从任何生活方式中走出来以后,都能在这个他会受到欢迎的团体里重新开始,去治愈,去成长。毕竟,我们都是罪人,耶稣不带任何偏见就为我们而死。他无条件地赐下爱和宽恕。

不过……尽管我们对每个与罪争战的人都抱有最高的同情,我发现我们还是会冒犯一些人,因为我们不愿为了他们的感觉而妥协圣经真理。对一些人而言,仅仅去接纳那些挣扎于罪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唯一能够接受的妥协是要我们给罪贴上“无罪”的标签。

我们想要有向人展示真爱的机会,但我们不会为了罪的利益而声称自己能代表圣经真理,在此同时又冲淡悔改的信息,而这正是真正人生改变的根源所在。

选择同情,而非谴责

所以,我们在以愤怒方式进行言说之前,要先用爱去聆听。我们应该展示出爱,展示出对真理毫无妥协的支持。第三种谈论敏感问题的办法则是不要去当法官、陪审团或者精神方面的刽子手。换言之,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或资质去进入一些人属灵状况的深处。

我觉得“不要判断”这段经文经常被那些不理解语境的人所滥用。圣经真鼓励我们区分真理与谬误,区分罪和危险,区分异端和正统。不过,认同神,根据圣经把某些事情当成是罪并不是“爱判断的”。当然,我们也常常超越了这界线,尤其是当我们开始估量某人内心,仿佛我们有看穿某人过去、良知和当下动机的神圣洞见时。

有些人不可避免地会引用耶稣的话“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不过耶稣主要说的是假先知将落到福音恩典的哪一面。他并不是教我们通过某人的行为来确定神该如何看待、对待他们。

当我们用冷言冷语讥笑罪人时,我们就忽视了那种深层的痛苦通常是通往罪的起始,而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也只是让自己感觉良好而已。同情心会激励我们去拯救、治愈,而不是放弃那些身陷罪中之人。

敏感问题是躲不开的。我们不能屈从于一种没有坚定立场和绝对真理的文化。我们也不应该拿真理当成对抗其他同为罪人者的武器。或者,正如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所说:“你不必总拿着真理之剑砍砍杀杀,也可以用它把罪指出来。”

(翻译: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