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德里斯科爾:為什麼第十誡講貪戀,如何不貪戀

德里斯科爾:為什麼第十誡講貪戀,如何不貪戀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馬爾斯山教會(Mars Hill Church)的馬克·德里斯科爾(Mark Driscoll)牧師周日在他的十誡系列講道中分享,為什麼「不可貪戀」是獨特的,以及該如何破碎貪圖的欲望。

「貪戀是一種邪惡的欲望……貪戀、渴望、貪婪、嫉妒、或迷戀那些不屬於你的某人或某事,」德里斯科爾說,這是根據出埃及記20章17節:「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他解釋說,貪戀的最簡單定義是,「神說,『這是我希望給你的。』而我們說,『這不是我想要的。』這樣,在神對我們的希望和我們自己的願望之間存在着衝突。這就是貪戀的起源。這也是貪戀生出死亡的起源。」

這位大教會牧師隨後也分享了為何第十誡如此獨特的四個理由。

第一,它是關於內在的,而非外在,他說。「在第十誡之前,都是關於外在的……你可能會貪戀,除了你沒人會知道……貪戀是一種私人性的罪,是個人性的罪,是內在的罪……它向我們揭示的是,神不只看我們的行為、聽我們的話,他也知道我們的心。」

第二,這在其他的道德準則當中是前所未有的。「一些人有時會說,基督教有十誡,這是道德和法律的基礎,其他文化基本上有相同的道德框架和結構。這是不真實的,因為這條誡命是個例外。你不會找到其他試圖監管人內在欲望的道德準則了。」

第三,它顯示了罪惡和犯罪之間的區別。「貪戀是一種罪,但還不構成犯罪。沒一個政府可以通過一項法律,說他們開始執行反貪戀,對嗎?你無法執行這條法律。」他解釋說,這是當事人才知道的,是聖靈向他們揭示的。

第四,貪戀是其他罪的根源。「好的欲望會帶來好的行為,壞的欲望會導致不良的行為,如果你所面對的一切都是關於行為的,你並不是真的在幫助別人,你無法看到他們的改變。你在做的只是行為矯正,卻並不是跟救恩相關的。你正在試圖讓人們在道德上轉變,而不是重生。」

如果一個人不面對他們內心的問題,他們就只是在面對他們行為的問題,德里斯科爾解釋。「如果你試圖解決貪心的問題,你最終會解決很多其他問題。」

關於神為什麼把貪戀作為最後一條誡命,這位超大型教會的牧師說:「因為,最終都是關於心的問題。如果我們意識到我們傾向於貪戀,這會幫助我們整理我們的心,然後重新定位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避免違背前九條誡命,遵守這十條誡命。

要了解十誡的重要性,人們必須明白神是誰,德里斯科爾牧師告訴會眾。「神是一位充滿愛的、完美的、親切的、關心人的父親。如果你所接收到的一切都是法律而你不知道立法者,那法律對你來說應該不會有任何意義。」

向所有的非基督徒講十誡,將會幫助我們對他們講耶穌。「它只是停留在道德的層面,而有些道德水準很高的人還去了地獄,因為我們不是因着我們的好行為得救,而是因着耶穌已經完成的工作。我們不是因着遵守律法得救,我們是因着耶穌得救。」

德里斯科爾強調,當有人違反律法時,他不僅是違反了父親的律法,也打碎了父親的心。「它打碎了父親的心,我們就像是那個討厭的孩子說:『嗯,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這正是貪戀所引起的。貪戀會使我們渴望父親的禮物之外的其他東西。」

在這一條誡命當中,父母起着關鍵的作用,這位牧師說。父母常常訓練他們的孩子貪心,這是一個難以被打破的循環,孩子們長大後又會這樣對待他們的孩子。

德里斯科爾鼓勵家長不要厚此薄彼。「所以,作為一般的規則,如果你要出去,為一個孩子拿個冰淇淋,我有五個孩子,但如果我帶了一個蛋卷冰淇淋回家,這真的很糟糕,是吧?我這就是創建了一個貪戀的環境,對不對?所以,作為父母的一般規則,我們應該慷慨地對待我們所有的孩子。」

但有時你給一個孩子準備了一份禮物,而不是給每一個孩子,而這些都是其他孩子來應對他們的貪戀的機會,這位牧師補充。

當神沒有給我們任何東西時,這並不是要懲罰我們,而是為了保護我們,德里斯科爾告訴教會的成員。

貪戀不僅僅傷害了神,也傷害了你,德里斯科爾引用路加福音12章15節的經文說:「於是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德里斯科爾牧師說,在這段信息中,耶穌所期待的可能就是今天的社會學家所說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它自己的宗教。消費主義是根據你的財產定義你的身份。社會學家也在談論一些被成為『炫耀性消費』的東西。而在這裡,我們花錢不是為了我們所需要的,但是為了作一個關於我們是誰的聲明。」

德里斯科爾說,債務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心裡的貪戀的問題。

這位牧師說,貪戀也傷害了我們所愛的人。他引用雅各書4章1-2節的經文:「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你們貪戀,還是得不着。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着,是因為你們不求。」

德里斯科爾指出,這是心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貪戀我們所知道的人……你能跟一位你嫉妒的人有段善良、有愛心的友誼嗎?」

他補充說,如果一個人嫉妒別人,問題不是在這個人跟別人之間,而是在這個人跟神之間,如雅各書中所說:「你們得不着,是因為你們不求。」

德里斯科爾牧師還引用了使徒行傳20章35節說:「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貪戀的問題是,這個人「認為祝福是在接收當中,而不是在給予中」,德里斯科爾解釋。「這是為什麼我反對成功神學。」

斯科爾指出,保羅說,貪戀可能跟滿足感的破碎有關。腓立比書4章11-13節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德里斯科爾牧師隨後分享關於知足的三點。

第一,知足並不是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是希望擁有神想給我們的。「貪戀是我們想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知足是想擁有神希望給我們的,」這位牧師說。

第二,知足並不是由貧窮或富有所塑造出來的。「耶穌在天上富有,在地球上貧窮,然而他在兩種情況都知足。」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有窮人也有富人,這位牧師說,「聖經所說實際上是關於貪婪。這不是一個經濟的問題,而是受經濟影響的內心的問題。」

第三,知足並不是說不尋求你的渴望。「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說:知足並沒有因為追求欲望就被破碎了。」

有些人認為,貪婪簡單地體現在有着強烈的欲望上,因此人們需要擺脫欲望本身。但德里斯科爾牧師指出,那是佛教。「那不是基督教。基督教實際上正是關於對於神、對於善的激情、熱切和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