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扼杀基督教学校的13个关键问题(第一部分)

扼杀基督教学校的13个关键问题(第一部分)

出发点总是好的。热情也很高涨。创设一个“筹备委员会”似乎并没什么问题。那为什么基督教学校总会遇到严重的问题,并常常不得善终呢?

当我还是个主日学校的学生时,我们总在唱“聪明的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这是依据马太福音7章24-27节和路加福音6章46-49节的寓言所改编的歌曲。我也学到了箴言16章3节:“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虽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为什么有时刚刚有了些进展就半途而废了呢?

问题#1——“学校董事会太软弱”

“筹办委员会”变成“学校董事会”并不罕见。虽然筹委会可能很有热忱,工作也很努力,但他们未必拥有集体运营“非盈利”组织的天赋。参考这里这里这里。乐观和勤奋当然必不可缺,但智慧和商业悟性也对成功至关重要!

问题#2——“没有现实可行的计划”

等等,这可是个学校,需要一定的场地,要雇佣教师、要让学生来报名。然后才能开始运作。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宗旨”、“目标”、“重点领域”“主动性”和“要采取的行动”都是什么呢?关注这些问题能有助于避免迷惑、早期分歧和可能的失败。一个勾勒最初五年发展的“战略规划”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远超预期。

问题#3——“准备不足的教工队伍以及辅助人员”

由于计划不周,预算常常“吃紧”,那么人员雇佣问题就集中在了那些需要工作的人以及校方能尽可能低地支付工资这问题上。当然,偶尔确实会发现那些待雕琢的“璞玉”或不怎么需要钱的人,但这都很罕见。然而,常态就是还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人就出现在了教室里,辅助人员则缺乏必要的技能。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太多情况下,产品与投入成正比。整体表现的差劲并不会刺激教学机构品质的成长。

几年前,我采访了一个基督教学院主管财务的副主席,他是个来自华尔街的风险投资者,这人倒是有什么说什么:“要是你能花两万美元雇到一个老师,那就别再在他身上多花一分钱。”

当时我正在寻找一个成功运作基督教学校的建议,结果却找到这种“胡说八道”。

问题#4——“低学术期待以及可疑的成就”

两天前我遇到一个基督教高中当了六年老师的人。当我将他推荐给委员会时,他反复地反对使用“大学预备科”、“学术规范”这样的词语。

这所学校,还有其他人都说:“这些孩子都是神的孩子,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教育。”

是的,但那指的是什么教育呢?

当然,这种信念不会包含什么“宗旨”或者要达成什么可测量的“目标”。基本上来说,这跟我在官办学校找到的所谓“社会提升”并没有多大区别。

为了进一步表明这点,我还因为自己在教室里的用词而被批评,因为我使用了那些“诘屈聱牙”的大词汇,用这些词是由于我对学生都有很高的期望,通常情况下这些词汇的确很冷僻。实际上我还鼓励学生在不理解我所说词语时举手提问,我也会立刻给出解答。随着学习深入之后,我发现学生们也在文章里使用这些词汇时我会很兴奋。

上面我提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我自己的经历。事实上,不仅仅是我提及的每个问题,甚至在我列举出的每个例子上都能贴出具体学校的名字。虽然说起来很沮丧,但这是从13个机构里得到的经验,有一般学校也有大学。真希望这种例子就到此为止吧,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翻译: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