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爆米花與傳道:《上帝之子》是什麼,不是什麼?

爆米花與傳道:《上帝之子》是什麼,不是什麼?

去年,歷史頻道播出了名為《聖經》的迷你電視連續劇。這部劇改編自聖經中自創世紀到啟示錄的內容,一舉成為2013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並創下了收視紀錄:有1400萬觀眾觀看了該劇,並且最終銷售了100萬張光盤。

而最近,這部系列劇中的一些場景,特別是關於耶穌生平的片段,已經被重新剪輯,以影片《上帝之子》(Son of God)的形式再登銀幕。

我們的一些同事已經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聽到的消息也讓我倍受鼓舞。電視劇曾受到了一些牧師和基督教學者的批判,稱其對聖經的一些細節有着任意的創編;然而電影卻完全尊重主耶穌的一生,從他的出生到被釘在十字架上,再到主的復活。

曾被好萊塢電影濃縮和忽略、在約翰福音和馬太福音記載的人物,比如尼哥底母、馬太和抹大拉的馬利亞,還有過去被一筆帶過的角色,比如大祭司該亞法、彼拉多和猶大,都有機會登上銀幕。

最重要的是,耶穌的信息變得清楚明了。電影的開場引用了約翰福音一章中的經文:「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然後我們看到了耶穌基督的誕生,我們聽到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當猶太公會問他是否是神的兒子時,耶穌回答說:「我是。」毫無疑問,電影的標題就是這個。導演克里斯托弗·斯賓塞(Christopher Spencer)告訴我們,就如同C.S.路易斯曾經說過,耶穌既不是「瘋子,撒謊的人或是主人」,也不是「一個要人俯首稱臣的道德宗師」。《上帝之子》就像10年前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在《耶穌受難記》中描繪的那樣,只是提供一個機會,讓那些不信主的朋友看到這個見證,或是至少讓他們願意傾聽主。

但是如同吉布斯的大片《耶穌受難記》一樣,我們也要謹慎一些。博客專欄作家蒂姆·查理斯(Tim Chalies)提醒我們,如今許多基督教領袖在為他們10年前的預言感到尷尬,他們曾經預言《耶穌受難記》將會是「使徒行傳2的偉大復興」,但這個預言最終並沒有成真,儘管一些教會買票讓人們去電影院觀看電影,並將這部電影做為聖經學習的內容或是團契靈修的教材,但只能說,電影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卻說不上復興了教會。

民意調查專家喬治·巴納(George Barna)的總結讓大多數基督徒感到失望:「1%的人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中,不到1/10的人說他們因為這部電影決定更認真信仰或是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

查理斯用這些例子來告誡基督徒們,要正確看待《上帝之子》,他寫到:「我們不要期待通過一部電影就能讓人們領受到神的福音,因為神並沒有這樣許諾過,他的應許只是通過聖經的教誨來宣揚福音。」

所以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一定帶上你的朋友,並且一定要通過電影來宣傳耶穌的教誨和福音,但請不要期待好萊塢會擔當起宣傳福音的重任。

上帝之子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成為門徒」,而不是包下整個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