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生活 |
研究:慷慨即是快乐

研究:慷慨即是快乐

瑞士最新调查显示,慷慨并热心助人者比那些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更幸福。

苏黎世大学经济学院的菲利普·托布勒(Philippe Tobler)和恩斯特·费尔(Ernst Fehr)以及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对50个人进行了实验,让他们慷慨助人之后描述幸福感程度,EurekAlert(译者注:美国科学促进会旗下的一家关于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全球新闻网络) 周二报道。 该团队力图调查脑区之间如何沟通以产生幸福感。

该研究的参与者每周会得到25瑞士法郎,为期四周。 其中25人被要求将钱花在别人身上,另外25人获知可以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苏黎世大学的一篇新闻指出:“为别人做一些好事会让自己有愉快的感觉,这被行为经济学家称之为温情效应。”

参与者持续报告说,给予别人使他们感觉良好。 他们大脑的核磁共振(MRI)扫描同时进行,显示大脑的一个区域触发另一个与快乐相关的区域产生反应。

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解释说:“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行为和神经证据, 证明了慷慨和幸福是相关的。

研究人员研究了三大脑区,“一个与利他主义和社会行为有关,另一个与幸福有关,第三个涉及决策的脑区”。

那些人说,他们会慷慨助人。他们表示,即使还没有践行这一承诺,就感到比“为自己花钱的人”更快乐。

当他们的大脑接受扫描时,他们会被问及问题,这些问题“引发出参与者自身利益与慷慨实验受益者利益相对的情境”。

据报道,他们的幸福的程度与承诺给予的数额并不相关。

研究小组还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教育、经济和政治等其他文化领域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

他们说:“慷慨和幸福可以改善个人的福祉,并可促进社会的成功。”

他们继续说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低估了慷慨与幸福之间的联系,从而忽视了为他人的付出的好处。”

慷慨背后的脑科学并不会让一些人惊讶。

美国圣母大学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安·史密斯(Christian Smith)和希拉里·戴维森(Hilary Davidson)在《慷慨的悖论:给就是得,贪就是舍》(The Paradox of Generosity: Giving We Receive, Grasping We Lose)这本书中提到,大量的研究显示慷慨对大脑会产生积极影响。

史密斯引用神经生物学专家的话说:“实验研究表明,人类神经系统中催产素的量越多,就会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慷慨、同理心和爱心。”

“但是,这种联系可能是双向的:对他人的同理心越大,慷慨似乎就能让大脑分泌越多催产素。”

此外,缺乏慷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刺激消极的神经化学过程。 史密斯引用了一项研究,表明吝啬人已被证明会在大脑中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是一种会“磨损”身体的应激激素。

(翻译:Amanda / 编辑:Prisc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