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教会&事工 |
专访:千禧一代放弃基督教信仰源于家庭破裂

专访:千禧一代放弃基督教信仰源于家庭破裂

· ·

千禧一代放弃基督教大多是源于家庭破裂,一本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离弃信仰的新书作者说道。

在这本《被遗弃的信仰:千禧一代为什么一走了之及如何引导他们回家》(Abandoned Faith: Why Millennials Are Walking Away and How You Can Lead Them Home)的书中,两位作者亚历克斯·麦克法兰(Alex McFarland)和杰森·西门尼斯(Jason Jimenez)邀请这自负的一代人参与其中,调查哪里出了问题。他们探索如今影响年轻人的势力,同时向家长和教会领袖提供建议,如何修补关系,并让那些离开的人重新回到耶稣基督面前。

麦克法兰,52岁,既是护教学家,也是南加州格林维尔市北格林维尔大学基督教世界观中心负主任,他最近接受基督邮报采访时说,他认为使得千禧一代(大约于1982年到2004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远离耶稣的最大因素是他们家庭关系的瓦解。但他紧接着说,神正在年轻人中间工作,他们也有迎接的迹象。

“千禧一代身上很好的地方是他们有一颗侍奉别人的心,”麦克法兰说,“25年前,让一群年轻人去传教旅行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他解释说。但是现在,“几乎是与此相反的”。

“让孩子们去发展中国家,弄得脏兮兮的,以及努力工作都没有问题,” 他补充说,称赞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侍的心志是“令人鼓舞”。

但是说到实际的灵性,现在绝大多数的美国青少年相信的是一种“靠行为称义、宗教心理幸福感、和遥远而互不相干的神结合而成的思想”,麦克法兰引用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安·史密斯(Christian Smith)的话说。

“这几乎就像(他们认为)神是一位良性的治疗师,祂的存在就是为了提升我的生活体验,但祂绝不会干涉我的生活,”麦克法林说道。

基督邮报上个月报道,美国文化与信仰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项由资深研究员乔治·巴纳进行的调查显示,无论用何种标准衡量,仅有10%的美国人、4%的千禧一代,支持并践行圣经世界观。同时,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和前几代人相比,千禧一代最有可能不属于任何宗教派别。

尽管麦克法林承认,许多传统教会通常都是老年人,对传道40岁以下的人无能为力,但他认为还有更大的问题。

“但作为牧师、研究员、教育工作者,作为只是关心的基督徒,” 他强调,“我必须说,造成(基督教信仰)流失率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家庭的破裂。”

和他共同写作这本书的西门尼斯提出了更深层的问题,去寻找千禧一代放弃信仰的真正原因,很多时候他听到的是充满问题的成长环境。尽管在基督教家庭长大,但他们会说,他们的父母从未活出信仰。

他想起曾在佛罗里达遇到一名好辩的大学生,他问,“如果神存在,并且祂知道我们会受苦,那祂为什么创造我们?” 西门尼斯和这名学生及其女朋友谈话,他发现虽然这名学生在去教会的环境中长大,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父母一起读经或祷告。与此同时,他女朋友的父亲,虽然经常向她的家人讲解圣经,但是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了她的母亲。

“现在我能够明白为什么他们质疑神、祂的本性和祂无条件的爱,”西门尼斯在这本书中说道。“如果他们父母所相信的是真的,为什么他们不活出来?如果神如此慈爱,为什么他们的父母没有向彼此表达出同样的爱呢?”

除了假冒伪善和离婚,律法主义和过分保护的教养方式也会给孩子的信仰带来负面影响。

许多父母的孩子离开了基督教,他们见证说,他们对教养孩子的方式有很多遗憾。

一位父亲见证说,“我做的不够。”

“作为父亲,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在场。现在他们长大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有坚定的信仰。我本该做更多的,我本该更多引导,而不是让妻子和教会为我做这些,”他说道,据西门尼斯回忆。

《被遗弃的信仰》的两位作者强调,他们并不是想责备父母,而是想“帮助他们理解长大成人的孩子生命的成因,带着对孩子的盼望前进。”

虽然文化和教会在一个人生命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父母的作用”远比其他任何影响重要得多”,西门尼斯强调。

· ·

麦克法兰告诉基督邮报的记者,“家庭是小型的教会”, 回顾杰出的福音派思想家弗兰西斯·薛华(Francis Schaeffer)夫人伊迪丝·薛华(Edith Schaeffer)的话,她说“神给了我们家庭,来预备我们的心接受福音”。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神学为家庭破裂埋下了伏笔,麦克法林却认为情况恰恰相反。

“家庭破裂为废弃真理和正统信仰埋下了伏笔,”他补充说,他和许多人都认为,社会科学数据清晰地显示了基督教的未来是和家庭状况共兴衰的。

然而,他说,千禧一代的属灵的饥渴仍然存在,许多人比他们看起来更加渴望认识神。

就在几周前,麦克法林访问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的一所大学哲学系,据他估计,“至少95%的人都是无神论者”。 但即使是在这些无神论的、聪明的学生当中,也有许多人请他为他们祷告,因为“他们很孤独”。

麦克法林确信,千禧一代是“关系缺失的一代”,他们的内心呼求深刻有意义的友谊。这些千禧一代,甚至那些“尖锐的,针锋相对”的人也非常迷人,“他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这位作者说道。

然而,他们脱离基督教信仰更是当今时代整个教会需要联合在一起的原因,特别是鉴于如今西方教会面临着三重挑战:激进伊斯兰教的威胁,好战的世俗主义和性革命,作者表明。

本着医治破裂家庭的精神,“福音在西方文明中的唯一希望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手挽手说,‘你知道吗,比起让分裂我们的,使我们联合在一起的东西更多。’”

“这就是耶稣在约翰福音17章21节中祷告所求的。他说,’父啊,使他们都合而为一,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基督邮报记者问麦克法林,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导致千禧一代放弃他们的信仰,以及有多少糟糕的教会经历包括在内。

千禧一代当中弥漫着对于制度结构和权威声音的普遍不信任,他承认,因此他们讨厌教会和“有组织宗教”,但同样的不信任也延伸到了讲台上的大学教授那里,他补充道。

“千禧一代是数字原生代、道德浪荡子、社会全球主义者、属灵折中主义者,”麦克法林说道,所以不存在“太多制度和传统的连通性。”

他们中间对福音的怀疑和拒绝的切入点不是知识上的怀疑,而是感情上的创伤。

麦克法林曾经采访过32位著名的无神论者——科学作家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也在其中——发现他们当中有28人曾经是新教徒。

这些采访期间,他做了很多笔记,他讲述说。虽然无神论者通常用含有科学的、复杂而冠冕堂皇的解释来支撑他们的信仰,但“他们总是,总是有和教会有关的痛苦故事——伪善的牧师,父亲是执事却滥用职权,或者是与秘书有染的律法主义传教士”。

“就像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对许多千禧一代而言,情感上的痛苦导致了知识上的怀疑,”麦克法林说。

《被遗弃的信仰》的读者会在本书中读到非常有帮助的建议,这些建议来自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作家、护教学家,像《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的作者李·史特博(Lee Strobel)——他曾是前怀疑主义者如今是基督徒;《非基督徒:新一代如何看待基督教》(unChristian: What a New Generation Really Thinks about Christianity... and Why It Matters)的作者大卫·金纳曼(David Kinnaman);生命之路研研究组织(LifeWay Research)的主席、宣教学者埃德·史特泽(Ed Stetzer)。

未来,关注福音分享的基督徒将不得不采取“投资无望回报”的侍奉方式,麦克法林说道。

“我们要爱人,建立关系,培养信任,诚实和尊重,即便他们永远不会来到基督面前,” 麦克法林建议说,并指出寻求神的超自然的智慧至关重要。

外展和留住人的教会将必须拥有他所说的“社交和道歉的能力”。

“但我们的文化越是偏离对基督教根基的认可,你就越需要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甚至在你开始希望分享任何内容之前,” 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