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要拓展教會,非栽培青少年不可

要拓展教會,非栽培青少年不可

現時,教會宗派領袖圈子裡最常談到的熱門話題,就是教會需要去開拓更多堂會,並加強教會的復興事工。我十分贊同上述這兩個發展的方向,我們就是需要建立更多並更強壯的教會!

年輕人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Watermark社區教會建立的年輕人社區--The Porch敬拜。 | 沃特馬克社區教會

作為教會的前植堂事工負責人,我自己很認同教會需要積極地推進福音的事工和努力栽培門徒,讓社區內人人都有機會接觸福音。因此,無論是建立堂會,還是復興教會,兩者都很重要!

然而,正當這些宗派致力於計劃植堂或復興教會的同時,他們對青少年人的關注,以及青少年事工的發展,卻日益減少。越來越多人告訴我說,他們看到在自己所處地區的教會,願意全時間服事青少年的傳道人越來越少,甚至有很多充滿熱誠的年輕傳道人索性直接加入教會的植堂事工,根本完全不考慮青少年事工。

可是要知道,如果你輕忽青少年事工,教會便錯失拓展福音事工這個浪潮的勢頭。

很多教會都傾向採取以家庭為單位的事工方向,服事的對象雖然也包括青少年人,卻並非以他們為焦點;因為這些教會認為,幫助青少年子女信主是基督徒父母的首要責任,這並沒有錯,只可惜教會卻判斷錯誤,因為事實上大部份需要接觸的青少年,他們的父母不是還未信主,就是在靈性上不夠成熟,未能夠有效地引領自己的子女歸主。

在許多這樣的教會中,年輕人都感覺到青少年事工每況愈下,久而久之,就不再參與聚會,悄悄地離開了。結果,這些青少年團契不但人數凋零,沒有動力,團友的靈命就更得不到栽培;到最後,有不少這樣的團契看起來都只像個小組。

誠然,教會確需積極推動成人事工去增加參與人數,以維持教會的運作,但當談到想在教會內、甚至在全球推展一個事工運動,青少年事工則至為重要。

以下這四個原因,就是為什麼推展青少年事工對教會顯得如此重要:

1. 神愛使用看似不可能的人去成就看似不可能的事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着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哥林多前書1章26至29節)

神就是愛用那些愚拙的去成就祂美好的旨意。很多時候,神揀選那些沒有錢的、生命極破碎的、年紀很小的、或是有其他不足的人,去作成祂最重要的事工。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正是為了「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不論從聖經,或是教會過往的歷史中,我們都能見證神特別喜愛使用一些看似不合理、或是年輕的人:

  • 祂親自挑選了大衛,一位年輕的牧羊人去打敗巨人。
  • 祂使用以斯帖這位年輕的皇后去拯救整個國家。
  • 祂選了馬利亞,一位窮家少女,去成為救主的母親。
  • 祂動員一班大致上不足二十歲的門徒到世界各地建立教會。
  • 祂給了年輕的帕特里克一個異像,這名被拐走的青年人因此為主改變了愛爾蘭。
  • 在大覺醒運動期間,祂興起大批年輕人在美洲大陸上傳福音。
  • 祂呼召當時只有17歲的戴德生前往中國宣教。
  • 祂號召大批青年人跟隨穆迪的帶領,為主得着芝加哥。
  • 祂利用一班年輕的嬉皮士去推動1960年代末的「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促使教會轉化成現今的模式。

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也數不完。神就是愛使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人,去成就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2. 相比成年人,青少年人較不易屈服於固有的框架。

「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啟示錄2章2至5節)

我當過建築工人,所以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水泥凝固得很快,而當它變得堅硬了,你可不能只用個鏟子,而是要用到電鑽和手推車才能處理。

可是,成年人就像水泥一樣,他們做事的模式很容易變得僵化,以致開會取代了實質的宣教工作,成立事工委員會就當成是在推行某個理念,為固守原則設立種種繁瑣的程序。有人就曾說,教會漸漸所重視的是:「這個建築物有多大、財政預算有多少、出席人數有幾個」 ,而不是關心拯救了多少個靈魂、栽培訓練了多少門徒、以及有沒有推展神的國度。

年輕人像未乾透的水泥,灌水後容易再次塑造成形,一點都不困難;只要經過恰當的模造,這些年輕人便能成為教會傳福音運動里的中流砥柱。

3. 當青少年人接受了某個信念,重大的社會變革就能出現。

德格拉斯·海德(Douglas Hyde)在他的經典着作《獻身與領導》(Dedication and Leadership)中解釋青少年人為何成了推動上世紀40至60年代期間出現的共產主義運動的關鍵人物。海德在著作中表示:「人在年輕時總懷着理想主義,共產黨就是迎合了這種追求完美的思想,所以能成功吸引年輕人。其他人士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懂利用或把握這種思想。不過,如果因為我們自己無視年輕人這種心態,而讓其他人乘機加以利用來成就自己的理念,即使這理念與我們的想法相違背,我們也沒資格喊冤。」

這情形不只見於70年前的共產主義運動,在現今的社會運動也很常見,例如:呼籲各國制止人口販賣、消除貧窮、以及減慢全球暖化等等的遊行。年輕人在無數社會議題上,一直都在擔當主導的角色。

瑞典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15歲時,就曾在當地開始了一場反氣候變化運動,也因此帶動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和成年人加入她的行列。桑伯格更曾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代表年輕的一代發言。

你認同她的理念與否並沒有關係,重點是:激起這場廣大社會運動和變革的人,是一名只有15歲的女孩子。

同樣地,那些願意把福音傳遍世界為自己畢生目標的年輕人,也能帶來重大的改變。你要看到實證嗎?在馬太福音28章19節,耶穌命令一班跟隨祂的人「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當中大部份的人都只有十幾歲。另外,在馬太福音17章24至27節,耶穌和十二位門徒一起前往迦百農的時候,只有彼得和耶穌要納殿稅;而按照出埃及記30章14節所規定,只有20歲或以上的人才需要繳納殿稅。

這就是說,當時大部份跟隨耶穌的門徒都只有十幾歲,而耶穌則為祂的「青年團契」 定下一個終生努力的目標:去使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都成為主的門徒。

這就是為什麼「Dare 2 Share」 事工用另一個字眼來稱呼 「大使命」 ;我們把它叫作「目標」 。只要你能鼓勵教會裡的青少年人視此為自己的目標,他們必能為基督撼動世界!

4. 青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容易信主,也能更快把福音傳開

在一眾信主的人當中,差不多有八成是在18歲時決志相信的。一般來講,每位年輕人都擁有至少425名網友、以及會真正見面的朋友;也即是說,相比成年人,青少年人不但更容易決志信主,而且他們也能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網絡,更快速地把福音向朋友們傳開!

在不同的「Dare 2 Share」 活動上,我一再見證這個現象;在活動期間,主持人都會邀請參加的年輕人拿出手機,然後透過Life in 6 Words手機應用程序製作一張有關信仰問題的幻燈片,比如 「我可以怎樣為你代禱」 和 「如果你能問神一個問題,哪會是什麼」 等等,然後透過社交媒體發放;上述的問題多年來已經開展了成千上萬個福音對話,為何取得如此成功?正是因為年輕人都曉得怎樣去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網上發佈!

年輕人都懂得利用抖音、Instagram(IG)、Snapchat以及臉書等迅速把福音傳到他們的朋友中間;這樣說吧,如果我們能夠動員一千萬個年輕人用社交軟件傳福音,他們每人由初中至高中期間又能向100個人分享福音訊息,那麼全世界便會有十億個年輕人從自己的朋友那裡聽到福音!

一算之下,結果真的不得了!

聽完以後,你會否考慮重新投身青少年事工?如果你是牧師的話,你會否在教會率先發展青少年事工?如果你是家長的話,你會否幫忙推動這事工?如果你是成年人的話,你會為此代禱嗎?如果你是青少年領袖的話,你會用心地建立一個合適的青少年事工,以協助家長與子女分享信仰,讓成長中的年輕人在信仰里紮根,並推動年輕人使福音滲透在學校當中?

如果你沒有把年輕人當回事,你就是錯失了這股福音運動浪潮的勢頭!

(翻譯:梁欣)

格雷格·斯蒂爾(Greg Stier)是位於科羅拉多州阿瓦達市「Dare 2 Share」事工(敢於分享)的主席和創始人,他通過該事工裝備青年領袖和學生在傳福音上更有成效。作為一位資深的教導牧師,他已經從事青年事工將近20年,以了解和連結當今的青年人而出名。他被公認為是青年靈性方面的權威和專家,也以發動、動員和裝備青年的積極改變聞名。更多關於「Dare 2 Share」事工的信息,請訪問網站www.dare2sha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