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美國 |
調研:美國人正離開教會,大多數人沒有再回來

調研:美國人正離開教會,大多數人沒有再回來

在《聖經》馬太福音第11章第28節中,耶穌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裡,他要使他們得安息。幾個世紀以來,教會一直向新歸信者承諾提供這種安息。然而,政策研究機構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簡稱AEI)周四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儘管隸屬於一個信仰團體被證明益處頗多,但美國人正越來越多地離開制度性宗教,而且大多數人不會再回來。

在這份名為《Z世代和美國信仰的未來》報告中,美國企業研究所民調和民意高級研究員丹尼爾·考克斯(Daniel A. Cox),同時也是美國生活調查中心的主任,描繪了美國生活中宗教複雜和衰落的圖景。

今天對宗教的不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曾經的信徒推動的。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們曾經信教的父母在撫養他們的過程中並沒有言傳身教。

「今天的年輕人與前幾代人的宗教和社會經歷完全不同。」考克斯寫道:「與前幾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父母在鼓勵孩子定期參加正式的禮拜儀式和塑造宗教行為方面做得更少。許多曾經很常見的童年宗教活動,如謝飯禱告,已不再是常見做法。」

箴言22章6節說:「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根據這一智慧,考克斯指出:「如果我們能夠衡量宗教承諾,那麼根據童年的宗教經歷就能預測其長大後的信仰性。」

隨着越來越多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與信仰團體的聯繫薄弱或沒有聯繫,孩子在成年後要信仰就會困難很多。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強烈的宗教體驗,他們很可能將這些信仰和實踐保持到成年。」考克斯解釋說:「如果沒有強大的宗教經驗供借鑑,美國人感覺與他們父母的信仰傳統和信仰的聯繫較少。」

考克斯指出,近30年來,研究表明,隨着每一代人的到來,認定為有宗教信仰的美國人的比例持續下降。

他說:「這種模式在繼續,Z一代比千禧年一代表現出對宗教的依戀更少。」

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Z一代,是最沒有宗教信仰的一代,其中34%的人認為沒有宗教信仰。在千禧一代中,29%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而X一代為25%。只有18%的嬰兒潮一代和9%的沉默一代認定為無宗教信仰。

考克斯說:「區別Z世代的不僅僅是沒有宗教信仰,他們也更有可能被認定為是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他指出,大約18%的同齡人認定為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

例如,在沉默的一代中,只有4%的人認定為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

考克斯指出,美國宗教文化中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美國人現在保持不信教的速度越來越快。

他寫道:「今天,近三分之二(65%)的美國人報告說他們在童年時沒有宗教信仰,他們在成年後仍然沒有宗教信仰。」

2014年,在沒有正式宗教傳統情況下長大的美國人中,只有53%的人在成年後保留了他們的世俗身份。在2007年,這個數字是46%。

考克斯說:「無宗教信仰美國人保留率上升的一個可能解釋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非宗教家庭中長大,並在成年後繼續這種狀態。」

約有29%的無黨派美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宗教信仰。在2014年,這一比例為21%。

根據考克斯的說法,大多數放棄童年信仰的美國人不能指出導致他們離開的單一事件,而是將其描述為逐漸遠離的過程。

考克斯指出,導致對制度性宗教看法負面的因素有許多,包括信任的破壞。

「蓋洛普發現,在過去20年裡,人們對制度性宗教的信任和信心急劇下降。2021年,只有37%的公眾表示對宗教機構有很大或相當大的信心,這是自2001年以來的大規模下降,當時有60%的人表示有信心,」他說。

他進一步補充說,雖然總體上只有35%的美國人認為宗教造成的結果弊大於利,但在那些在宗教家庭長大的無黨派人士中,69%的人說宗教造成的問題多於它提供的解決方案。在一直沒有宗教信仰的美國人中,約有63%的人也認為宗教在社會中造成的問題比它解決的問題多。

雖然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根據宗教教養孩子益處頗多,但82%的無宗教信仰者對此表示不同意。 只有40%的Z 世代認可宗教教養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