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美國 |
基督徒應該對「兒童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被販賣」而憤怒

基督徒應該對「兒童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被販賣」而憤怒

2020年9月19日,新罕布什爾州基恩的示威者聚集在「拯救兒童集會」上,抗議世界各地的兒童性販運和戀童癖。 | JOSEPH PREZIOSO/AFP via Getty Images

佛羅里達州——人口販運正在我們自己的後院發生,這一情況應該讓任何有良知的人感到「憤怒」,美國反對人口販運研究所(U.S. Institute Against Human Trafficking)的主席和聯合創始人凱文·馬龍(Kevin Malone)說,其組織為被販賣的男孩經營着全美唯一經認可的安全屋。

「人們需要感到憤怒,因為這發生在我們全美各地的男孩和女孩身上——是我們自己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馬龍是洛杉磯道奇隊的前總經理,也是一名活動家,他在接受《基督郵報》關於兒童販賣的採訪時說:「兒童販賣是國際的,但它就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後院裡。這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離兒童販賣事件非常近。」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的說法,人口販運的定義是某人經歷「武力、脅迫、綁架、欺詐、欺騙、濫用權力或易受害性,或向控制者提供付款或利益的任何情況」。

美國反人口販運研究所的首席運營官米迦·瓦辛斯基(Micah Washinski)告訴《基督郵報》:「我們經常想到武力,想到綁架,想到電影《颶風營救》中女孩被綁架的場景。大多數美國人會認為人口販運是以這種方式發生的。但這並不是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被販賣的主要方式。它主要是通過使用欺詐或脅迫來發生,被害人往往是與他們認識的人一起。因此,家庭們正在脅迫使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孫子孫女成為受害者。」

「即使是[被販賣的]成年人也不認為他們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什麼價值,因為從他們有記憶開始,他們的身體就已經被設計好了,被利用。」她補充說:「所以現在他們已經到了一個地步,只是順從於它。他們被變得物化。因此,他們變成了物件,被物化為不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製造的,只是被視為這些操縱者為了取樂所使用的東西。」

安全屋的餐廳,2019年 | 美國反人口販運協會

當記者開車到位於偏遠地區的安全屋,與該組織照顧的一些男孩見面時,美國反人口販運研究所的一名團隊成員分享了這些男孩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恐怖故事。可悲的是,大多數男孩在15歲之前都被強姦過多次。一個男孩被虐待得很厲害,在被轉移到安全屋之前,他住院了幾個星期。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人口販運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每年可達1500億美元的產業,瓦辛斯基說,而美國正在引領這一需求。

多份報告顯示,每年有數十萬名18歲以下的美國人被誘騙到商業性性交易中。美國反人口販運協會分享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高達36%的被性販運的兒童是男孩,另一些研究表明,這一比例高達50%。

「美國是全世界販運受害者的頭號消費者。」瓦辛斯基說:「所以我們是買家。我們是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人,這些商品和服務是由人口販運受害者生產的,由勞工販運受害者生產的,而且我們也在快速購買性服務。」

社交媒體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這個問題,因為今天許多年輕人使用這些工具來尋求關注。

「我認為社交媒體的流行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瓦辛斯基解釋說。「這不是真正的你,但我要把人們希望我成為的樣子放在那裡。所以我們戴上了這個面具,我們的孩子也學會了戴上這個面具,讓別人喜歡我們。這使我們變得脆弱,因為現在我們非常擔心別人的想法,而不是上帝的想法。」

這個基於信仰的非營利組織的首席運營官強調,上帝並不希望祂的子民向他人尋求認可。

「我們的孩子們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剝削自己。因此,他們把自己的性生活放在那裡——無論他們是否想賺錢,是否想受歡迎,是否想成為職業歌手或模特。然而,人販子正潛伏在周圍觀察,確定需求。」瓦辛斯基繼續說。

「他們正在尋找填補需求。所以他們看到一個需要關注的孩子,在家裡沒有得到關注,沒有從他們的家人或朋友那裡得到積極的關注。因此,他們突然出現,去扮演這個關注者的角色。」

專家說,被販賣的年輕女孩往往是被一個好看的年輕男子接近,並利用她的弱點。然後,當他抓住她的時候,就脅迫她「為他做一些事情」,這就變成了販運。

根據「埃及之路」(Exodus Road),另一個為結束性交易而奮鬥的事工,他們的事工方式是向警方提供人販子剝削兒童的證據,比如人販子使用「受害者的色情照片作為控制手段,威脅要將照片暴露給他們的家人,讓他們蒙羞。」然後這些照片被賣給色情網站,同時也被用來剝削被脅迫賣淫的受害者。

「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性化,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馬龍告訴《基督郵報》。「尤其是女孩——獲得關注度,被記住,成為標記,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的方式會促使女孩捲入性行為。社會擁抱這一點,它鼓勵這一點,它想要這些發生。」

馬龍在擔任洛杉磯道奇隊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三年後,於2001年從職業棒球中退役,他堅持認為,社交媒體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平台,讓他們成為那種「會吸引其他人的性存在」。

「我認為,特別是在美國,有這樣一種強調,(在性方面)你是誰,」他說。「我們談論的是性身份。我們有男孩和女孩,但現在還有所有這些其他身份,變性人,所有的代名詞。」

「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在基督里的身份。我們在耶穌里是誰?這意味着我們知道我們是國王的兒子和女兒。但我們是否真的知道這所意味的?神的應許是什麼?我們是誰,我們在耶穌里的身份是誰?外面的世界在說,『你的身份不是你是誰,絕對不是在神裡面,你的身份是你的性。你能用你的性行為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