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age: 觀點與評論 | about 56 years ago
如何解決生活中「假如……」的遺憾?

如何解決生活中「假如……」的遺憾?

??·???(Larry Tomczak)???????????40?????????????

在他們的晚年歲月里,一位老人問他年老的好朋友,「吉姆,你喜歡四角內褲還是三角內褲?」

稍稍停頓了一下,吉姆微笑和眨着眼睛,點點頭,開玩笑地回應,「視情況而定!」

在一個更深思熟慮的層面上,當死亡步近時,人們往往被問到有沒有遺憾。年紀愈大表示留給「遺願清單」或「從頭再來」的機會愈來愈少。因此許多人喜歡更坦誠地作出生命回顧。不管今天市面上的「防衰老」產品有多盛行,這領悟深入民心:沒有人會永遠活着。

我的父親30 多年前去世。他相信神會給他一個幸福的死亡,他得到了!一個星期天,他與母親一同參加教會崇拜;他們與一位基督徒朋友共進午餐;他回到家中,坐在椅子上,打開一本祈禱書、低下頭,然後就回了天家。

上周,我的第二位「父親」(幾十年來,我都很享受稱呼我的岳父Joe Grefenstette為「爸爸」),度過非凡的一生後去世了,享年 93 歲。兩個半星期後,就是他70周年結婚紀念日。他有 52個孩子、孫子和曾孫。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教會長老和軍隊軍官。他贏得許多人歸向基督。基本上,他是因年老而死,當時他睡在床上,家人在他的身邊。作為重生的基督徒,他也是立即得享天上的獎賞。

成為這兩位男士追悼儀式的主禮人是我的榮幸。我引用傳道書 7章2節,頌揚他們的貢獻。「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換句話說,當我們反思生命的短暫時,便會明白宴樂的暫時性,但參加葬禮卻給予我們修正的機會。雖然這兩人難免有些小遺憾,或許他們渴望能以不同方法處理事情,他們的離去激勵我深入思考從今生進入永恆的事。

若每個人都能解決「假如……?」這遺憾,那真是太好了,因為這令我們抱怨,妨礙我們有建設性、無憂無慮的生活。

雖然以下不是全面的清單,但事實證明,不論我們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這樣的分類都能讓我們有所裨益。

遺憾的地方

1,我們因驕傲拒絕或忽視勸告,然後深受其害。我們有多少人因自己的愚昧自食其果?

2,我們仍然有羞恥和難堪的地方——也許是一次墮胎,一些不道德的行為,醜行或有關法律的問題。

3,若我們更小心,並且受教一些便能避免一場災難。如果我們想起,幾十年後會感染性病或因此無法生育,或財債引發的長期反應。我們一手造成的離婚又怎麼樣?

4,我們懷着怒恨或執拗,衝動行事的那些時刻。

5,曾嚴重傷害另一個人。也許我們喝醉了,受藥物影響,或跟隨「群體思維」,有意或無意地傷害他人。

聖經的人物,例如保羅、彼得、約翰、馬可、大衛、摩西、亞伯拉罕、約拿及曾犯罪的人,都可能被遺憾和內疚的重擔捆綁,毀了餘生。但他們拒絕被某種自我囚禁打敗,我們也可以。

我們都可以從失敗和錯誤中得到益處,相信羅馬書8章28節的應許,且使用生活中的負面經驗,培養更謙卑的心態,改變優先事項、更懇切地尋求神,為着他人的益處分享我們的錯誤,向那些正在受苦和比我們不幸的人,付出更多愛心。

年老的遺憾

除犯罪的事情外,隨着年齡增長,我們更傾向希望自己人生初期能完成更美好的事。很多時候,這擱置於有較周詳計劃再說的陷阱中。

不久前,全國老年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ea Agencies on Aging)、 老齡化問題全國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聯合保健聯盟(United Healthcare)聯合《今日美國》(USA TODAY)合作調查年長者的人生遺憾。這次全國調查揭露了這五頂人們最希望得到的東西:1,儲存更多錢;2,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3,作出較好的投資;4,保存法律文件; 5,與家人更親密。

我不知道在民意調查中,有多少人把財富等同於安全感和內心的平安?它雖重要,但若我們認為擁有更多錢會帶給我們渴望得到的和平、喜樂和平安,那就錯了。

臨終的遺憾

數年前布羅妮·瓦伊(Bronnie Ware)女士撰寫了一本《臨終者的五大遺憾》(The Top 5 Regrets of the Dying – a Life Transformed by the Dearly Departing)。布羅妮·瓦伊是一位專門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她與臨終者經歷過特別的時刻,並將這些第一手的經驗結集成書。布羅妮評論說,「當病人步近死亡時,他們會看見異常清晰的遠景。」

這就是那些病人在臨終前與她分享的五樣最常見的憾事。

1,我希望曾經有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其他人希望我過的日子。

許多人在晚年才承認,他們為別人或為取悅別人而卻步。在人生過程中,我時常都意識到這些事。參予事工的初期,我得到傑米·白金漢(Jamie Buckingham)的幫助,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他告訴我:「萊瑞,你必須接受生命中的兩個事實:你要學會說『不』,知道當你這樣做時,會激怒一些人!」

 2,我希望沒花那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布羅妮說,「我看顧的每一位男病人都對我這麼說。因為工作,他們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孩童時期,錯失了親密愛人的陪伴。也有女病人提到這個問題,不過我的病人大多數是老一輩人,她們不是職業婦女,所以這種情況還不普遍。而我護理過的所有男性病人在臨終前都深悔陷入工作的無盡循環中。」

3,我希望曾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很多人為了不與別人產生矛盾壓抑自己的想法。他們逐漸變成了中庸之輩,而不是他們本可以成為的人。很多疾病的產生實際上與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有關。

4, 我希望當初與朋友們保持了聯繫。

「對任何人來講,在繁忙的生活中讓友誼溜走是常見的現象,但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切物質財富都不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話,人們真的想將財務事務處理有序,但是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並不是金錢或地位。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歸結於愛和關係。愛和關係,這就是留存在生命最後幾周中的東西。」

記得約翰·麥克斯韋(John Maxwell)曾將朋友分為四類:只是朋友——社交;認識良久的朋友——老友 (與一些保持聯絡,與一些自然離去的);信任的朋友——密友和導師;必須的朋友——較小的圈子,卻是神賜予的終身禮物。

5,但願我讓自己更快樂。

根據她多年的經驗,布羅妮·瓦伊說:「很多人直到最後才發現,幸福快樂其實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過去是陷入舊的方式和習慣中。那個被稱作熟悉的『舒適感』泛濫於他們的情緒中,也泛濫於他們的實際的生活中。對改變的畏懼使他們對他人,甚至於對自己都裝出一副滿足的樣子,可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渴望可以真心歡笑,或再做些傻事。」

耶穌把小孩子叫到門徒中間,告訴他們他的國是屬於這樣的人(馬太福音 19章13-14節)。決心更多與身邊的孩子玩耍,尋找樂趣,這對我們都有益,讓這種態度溢滿我們餘下的生命吧。在桃瑞絲(Doris)父親的追悼會之後,一位我曾與她傻傻玩捉迷藏的年幼親戚,求我不要走,說,「如果你走,我會死!」那小女孩稱呼我的妻子為「有趣阿姨」。多麼榮幸。

你怎麼樣?在生命中有任何「假如……」的遺憾嗎?

願我們從剛讀過的信息學習,珍惜現在,且把過去的事拋諸腦後。

願我們一同從我剛離世的93歲父親身上得到啟發,反思威廉·華勒斯在電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所說的話:「每個人都會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真正的活過。」

Loading ...

謝謝爸爸給我們留下強有力的遺產和美好生活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