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言論引公憤 教會仍為美國種族分裂重災區
編者按:德文·L·格雷(Derwin L. Gray)是轉型教會(Transformation Church)的牧師,該教會是一個“多種族、跨年齡層、服務於傳道”的教會,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印第安蘭德和洛克希爾有兩個堂點,也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南部有堂點。”格雷牧師最近在推特上說:唐納德·斯特林(Donald Sterling)引起了公憤,不過教會才是美國種族隔離的重災區。這是他對最近洛杉磯快船隊老闆唐納德·斯特林引起軒然大波的種族主義言論的評論,該推特還附有一個文章的鏈接,文章內容如下。
教會史上第一個重要的爭議是什麼?
是關乎加爾文主義、阿米紐派教義或莫林那主義嗎?
還是關乎說方言、預言或治癒嗎?
也許是關乎禮拜時播放音樂的風格?那些猶太人忍受不了希臘式禮拜中領袖們穿着緊身鉛筆褲。
第三種人類是由真正的人而出:耶穌。
教會史上首個重要的爭議是關於耶路撒冷之外多民族教會該以多快的速度發展。這些多種族(民族)的教會打破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們在思想和文化上的陳見。
這些公元1世紀的多民族教會(猶太人、非猶太人)里有許多未受過割禮的非猶太外邦人(包括非洲人、阿拉伯人、希臘人、敘利亞人、亞細亞人、羅馬人、波斯人等等),歌羅西書3章11節,以弗所書2章14到16節,加拉太書3章24節和其他聖經經文都提到相關內容。
當然,按照使徒行傳15章的說法,耶路撒冷的使徒、長老會議討論過割禮和飲食習慣,但也談到了種族(民族)問題。福音恩典贏得了榮耀,一種新的人類由此誕生,人類與神和好,也相互和好。(哥林多後書5章14到21節)
在耶穌之前,地球上有兩種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耶穌復活之後,一個由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共同組成的新族群誕生了。這個新族群就叫教會,即“新人”,種族中心主義讓位於基督中心主義。
以弗所書2章14到16節說: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讎,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着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讎,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神學家克里斯托弗·懷特(Christopher J.H. Wright)在他傑作《The Mission of God》(神的使命)191頁里,寫下如此洞見:
“要是基督教歷史上所有神學爭議都是由傳教的成功和教會的迅速增長引起就好了。教會首個重要會議(使徒行傳15章)的召開,就是為了討論由教會跨文化培植成功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問題由安提阿教會首先提出,產生的原因在於數量占優的非猶太人和羅馬在今天土耳其的各行省里不同民族的人。保羅和巴拿巴受這些人的委託,但他們也不是第一批跨過藩籬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從猶太人傳給非猶太人的。腓利(使徒行傳8章)和彼得(使徒行傳10章)當時已經做過這樣的工了。然而他們(即保羅和巴拿巴)卻是第一個建立起混合着猶太人和非猶太背景信徒的教會,也就是說,他們培育的乃是多民族的教會。”
要像保羅那樣。
作為一個多民族、基層教會的植堂者,能看到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愛耶穌,彼此相愛,用同一個聲音來榮耀神,這實在太美好了。
你是否關注多民族的植堂嗎?你應該關注。使徒就如此。這也是神的心意。
現在就開始吧。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