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Page: 政治 | about 56 years ago
调研:63%拜登选民不相信“上帝的全能,全知和公义”

调研:63%拜登选民不相信“上帝的全能,全知和公义”

拜登总统。 | (图片:White House/Adam Schultz)

一项新的选后调查显示,大多数投票给总统拜登的人不相信 “上帝是全能、全知、完美和公正的”。

亚利桑那基督教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上周发布了关于2020年大选后调查的第四份深度报告。该调查是在2020年11月4日至16日期间进行的。 最新一期调查的重点是拜登的选民与投票给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人以及一般选民的看法。

2020年总统大选的投票数超过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大选。前副总统拜登获得超过8100万张选票,这是美国总统候选人中赢得最多选票的一次,而特朗普总统的得票数为7400万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多的得票结果。他们各自的总票数也打破了前总统奥巴马的得票纪录,后者在2008年获得6950万张选票。

在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在1000名受访者中426人为拜登选民。特朗普选民经测算在样本中的比例略低,为387人。

虽然65%的拜登选民自称是基督徒,但大多数人(56%)表示,他们认为自己是“有灵性而无宗教”,57%的人表示他们未“致力于实践”自己的宗教信仰。此外,大多数拜登选民持有的观点与基督教的教义不一致。

例如,68%的拜登选民认为,“圣灵不是一个活的实体,而是上帝存在、大能或圣洁的象征”。

63%的拜登选民拒绝接受 “上帝是全能、全知、完美、公义的宇宙创造者,他今天统治着这个宇宙”这一说法。72%的选民表示,他们相信 “一个人只要普遍做好事,或者为他人做了足够多的好事,就能在天堂赢得一席之地。”

只有30%的人同意《圣经》“是上帝默示的,没有任何错误”。

75%的拜登选民引用《圣经》以外的东西作为他们最信任的道德指导来源。这一类别的拜登选民中大多数认为他们的感觉、经验、朋友和家人是他们的道德指导来源。

拜登选民比一般成年人更有可能认为 “有信仰比你有哪种信仰更重要”,79%的拜登选民和74%的成年人都同意这一说法。拜登选民认同基督徒身份的可能性比一般选民和特朗普选民低。

75%的拜登选民认为,“道德真理取决于每个人,并不存在任何时候适用于任何人的绝对道德。” 在所有的受访成年人中,67%的人持如此看法。

当被问及是否相信 “所有宗教信仰都具有同等价值”时,68%的拜登选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在一般成年人中,这一比例为62%,在特朗普选民中为56%。在社会问题上,拜登选民与一般成年人以及特朗普选民持有不同的观点。

在堕胎问题上,拜登选民中的多数(60%)认为《圣经》在这个问题上的教导含糊不清,而成年人中51%持如此看法,特朗普选民中是41%。

42%的拜登选民同意 “一男一女的婚姻是上帝对人类、对地球上所有文化唯一可接受的婚姻设计”,这一比例在一般成年人中为54%,特朗普选民中为69%。

只有那些认罪并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死后才能上天堂的观点在拜登选民中得到15%的支持,而在一般成年人和特朗普选民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4%和34%。

37%的拜登选民认为上帝是 “全能、全知、完美和公正的宇宙创造者,他今天统治着这个宇宙”,而47%的一般成年人和60%的特朗普选民对此认同。

调查还发现,31%的拜登选民活跃在基督教会,而特朗普选民的比例为42%。

在拜登选民中,认同保守神学的比例为25%,特朗普选民中为42%。四分之一(25%)的拜登选民接受 “绝对的道德真理存在并在《圣经》中被定义”的教导,而特朗普选民的比例为43%。

报告还包括两大总统候选人支持者的宗教人口统计数据。

拜登的选民中多数(29%)“不相信上帝/不关心上帝/不认为上帝的存在是可知的”,而27%的人参加新教教会,21%的人参加天主教会,13%的人 “参加基督教教会,类型未定”,9%的人是非基督徒。

同时,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参加新教教会的人占42%,天主教徒占21%,“参加基督教教会,类型未定”的人占13%,非基督徒占7%,其余选民中 “不相信上帝/不关心上帝/不认为上帝的存在是可知的”的人占18%。

总体而言,受访的新教选民以14个百分点的优势(47%比33%)支持特朗普而不是拜登,而所谓的 “无信仰者”则以45%比25%的比例支持拜登而不是特朗普。

进行这项研究的亚利桑那基督教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乔治·巴纳警告说。“如果我们的政府否认其建立的核心原则 --这些原则最初来自于《圣经》 --而支持一个不一致的现代哲学偏好,结果将是混乱,不断的争议和广泛的不满。”

Loading ...

巴纳认为:“一个强大而繁荣的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出公正而恰当的决定。美国越是将自己与其道德和精神寄托拉开距离,我们就越不可能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效政府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