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著名基督徒藝人在復活節前重唱三世紀讚美詩

著名基督徒藝人在復活節前重唱三世紀讚美詩

istock/Wirestock

著名基督徒藝人克里斯·湯姆林(Chris Tomlin)和本·菲爾丁(Ben Fielding)重新演繹了一首在古埃及紙莎草紙上發現的三世紀讚美詩,並在復活節前發布了這首歌的現代版本。

據《Baptist Press》報道,這首歌曲名為《第一首讚美詩計劃》(The First Hymn Project),於上周五在全球首次發布。周一開始還將播出配套的紀錄片,介紹學者們對這首歌曲的見解。

這首讚美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250年,一個世紀前在埃及的廢墟中被發現,並保存在牛津大學。約翰·迪克森(John Dickson)是惠頓學院讓·克瓦姆(Jean Kvamme)聖經研究和公共基督教傑出教授。他認識到這首讚美詩對當代基督徒的歷史和神學意義,於是這首讚美詩開始重現於世。

迪克森意識到,這首讚美詩早在公元 325 年尼西亞大公會議之前就明確闡述了三位一體的概念。這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學者們認為尼西亞大公會議是正式確定三位一體教義的重要里程碑。

迪克森說:「這清楚地證明,基督徒很早就在歌頌三位一體的信仰。」

紙莎草紙上約有五分之一的讚美詩原文和旋律缺失。然而,殘存的片段揭示了歌詞的深刻內涵,歌頌上帝是 「所有美好禮物的唯一賜予者」。這句話與異教徒對宙斯的描述形成了直接對比。

面對為現代敬拜改編這首讚美詩的任務,迪克森與藝人湯姆林和菲爾丁合作。湯姆林被《時代》雜誌譽為可能是世界上歌曲最常被傳唱的藝人,而菲爾丁則是格萊美獲獎作曲家,以膾炙人口的敬拜歌曲如《何等榮美的名》(What A Beautiful Name)和《大能拯救》(Mighty to Save)而聞名。

音樂人將迪克森對希臘原文的翻譯與對古老旋律的現代重新詮釋相結合。

菲爾丁說:「我們知道,要使這首歌曲在現代教會中很好地發揮作用,就需要重新詮釋其音樂,尤其是旋律的部分。」

最後的錄音以埃及科普特基督徒演唱的一段開始。

迪克森解釋說,最初的旋律很可能是三世紀異教徒熟悉的流行曲調,甚至可能用於崇拜宙斯等假神的歌曲中。這種選擇使這首讚美詩在當時具有明顯的挑釁性。

迪克森指出:「如果你是宙斯的信徒,這首歌就非常具有對抗性」。他指出歌詞大膽地將基督教的上帝定位為優越者。

對於菲爾丁來說,將這首古老的讚美詩帶給當代聽眾是他所從事的最有趣的項目之一。菲爾丁說:「我不知道如此重大的發現就這樣安靜地在英國沉睡着。」

他認識到,該項目有可能將現代崇拜者與早期基督徒的經歷直接聯繫起來。他們在遭受迫害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己的信仰。

最初的希臘文讚美詩約有35個單詞。據《The News-Enterprise》報道,迪克森將其翻譯為「當我們向聖父、聖子、聖靈唱聖歌時,讓萬籟俱寂,讓閃耀的星辰不再發出聲音,讓奔騰的江河靜止不動,讓所有的力量呼喊回應,阿門,阿門,大能、讚美和榮耀永遠歸於我們的上帝,一切美好恩賜的唯一賜予者。阿門,阿門。」

這次合作還將拍攝一部紀錄片,讓神學家和學者們提供更深入的見解。特別放映和音樂會定於周一在加利福尼亞州拉米拉達的比奧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舉行。周二在華盛頓特區的聖經博物館舉行。

菲爾丁說,這首讚美詩所反映的三世紀基督徒堅定不移的信仰尤其讓他深受啟發。他注意到,他們在遭受重大迫害和前途未卜的情況下,仍能堅持讚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