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箱,棄嬰:神使用富家子弟記錄韓國牧師傳奇故事
布萊恩·艾維(Brian Ivie)是加州奧蘭治縣24歲的電影製片人。三年前,他前往韓國要製作並完成一部電影。對他來說,幸運的是,進展並不順利。相反,他遇到一個人,現在他稱他為屬靈的父親——而他則成為了這個人的故事的策展人,這故事有力且深遠,講述着愛與犧牲。
艾維和李鍾落牧師進行簡單的郵件交流後,2011年12月15日,他帶着渴望,心裡盤算着事情必定會如何發展,動身前往韓國首爾,隨行的還有11名工作人員(大多是他的朋友,還有他的弟弟凱文)。
這個讓艾維在事業上一舉成名的故事曾發表在2011年的《洛杉磯時報》上,講述的是一位韓國牧師為棄嬰製作收容箱的故事。
一個孩子聽不到,看不到,並且癱瘓;另一個孩子有一個小小的畸形的頭。有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另一個患有腦癱,還有的四肢癱瘓,及永久性腦損傷。
但對李鍾落牧師來說,他們都是完美的。他們都在特設孤兒院這裡找到了家,這個孤兒院是他和妻子,以及小職員們運營的。這是在韓國唯一一家為殘疾兒童提供的私人中心。
然後,有一個「懇切的,好心的Kickstarter活動」幫助這部電影融資,艾維肯定這會有助他獲得參加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邀請,並將他定位為傑出的電影人才。
艾維的Kickstarter活動仍然在線,截至到2011年10月30日,也就是他第一次飛往韓國之前兩個月,該活動已經從184名支持者那裡籌集了20640美元。
「我記得,當我讀到關於他的故事,我立刻被感動了:《韓國牧師沒人要的羊群》。然後我想,好吧,這是今天《洛杉磯時報》的頭版,但明天沒有人會在意。這是一個呼召。這是一項命令。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要去韓國拍一部紀錄片,這樣以來,故事就不會消失,」艾維在籌資的視頻中說。
在同一視頻中,甚至在見到李牧師之前,艾維說,「這個6000英里之外的人改變了我的人生」。
結果證明,艾維說的是事實——儘管他以一種從未預料過的方式改變。
開始時,他確信他是基督徒,因為,好吧,他在美國長大,「沒有吸煙……去做彌撒……看福克斯新聞」,最後他發現自我,寫了三封信,給他的父親,還有兩個父親式的人物,就是曾教導他神的話語真正意義的人。還有馬克·德里斯科(Mark Driscoll)的講道。
這三封信刊登在艾維的書的結尾處。他在泰德·克拉克(Ted Kluck)的幫助下寫了這本書《收容箱:500名棄嬰、愛心行動和電影如何永遠改變我的人生》(The Drop Box: How 500 Abandoned Babies, an Act of Compassion, and a Movie Changed My Life Forever)。
在書中,艾維曾經是他自稱的「電影法利賽人」,把藝術當做偶像來敬拜,探究一場生命改變之旅。在電影製作過程的幕後,艾維講述了他如何看到李牧師和師母春子(Chun-ja)的愛,那些生來就身患殘疾的孩子讓李牧師放棄了一切名利的偽裝,讓他感到他必須要講出這個重要的故事。
以下艾維寫給李牧師的信件摘錄:
李牧師,謝謝您在神面前向我展示了你的生活,所以我最終能夠理解愛從從何而來。那所有的勇氣是從何而來。感謝您從不慕榮譽,你甚至熬夜,毀壞自己的身體,為了不讓那些小傢伙不在外面受寒。
感謝您,每次鈴聲響起時,總是起身前往。
艾維在給神的信中寫道:
製作《收容箱》是我做過的最難的事。大部分時間,我都感到很吃力,就像是完全的失敗,晚上我真希望這些能夠結束。
神,這件事讓我感到像被拖在戰車後面。這感覺就像鱗片從我身上扯去……製作這部電影對付了我心中所有的幼稚……......這迫使我長大……......不過,我也莫名其妙地再次成為孩子。人們認為,這意味着幼稚和愚蠢,但我認為,這更像是感到無助。這更像是意識到,我是多麼軟弱和無助,我是多麼需要你,比這些孩子對李牧師需要更加強烈。
《收容箱》一書於3月1日出版,為紀錄片添加了額外的內容,完全側重描寫李牧師和志願者們在家中幫助照顧數以百計的棄嬰的故事。政府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執法官員,李牧師的神愛(或「神的愛」)社區教會(Jusarang Community Church)也出現在鏡頭中。他們都努力解釋,為什麼已婚夫婦,未婚少年和其他人會拋棄她們的孩子,通常這些孩子生來就患有某種殘疾,被放在別人家門口,一條小巷或者李牧師的收容箱。答案是複雜的,誠實的,悲傷的。有到位的法律和社會服務應該可以保護兒童,為父母提供幫助,但是這會給未婚媽媽和殘疾兒童帶去恥辱,有時這會讓更難的事——照顧她們的孩子更有挑戰。
李牧師,60歲,不想要任何回報,他在電影中解釋說。
在他照顧自己20多歲的兒子Eun-man過程中,神教導他的一切已經完全回報了。Eun-man被稱為「他背上的男孩」,因為他患有重度殘疾,大多數時間只能臥床不起。《洛杉磯時報》報道稱,「當Eun-man六歲時,李牧師入讀神學院,成為基督教的牧師。」
這是一段學習愛,並且接受需要全時間照顧的兒子是從神而來的祝福的經歷,而這也成為感動李牧師2009年建立收容箱的原因之一,收容箱設在三層樓的家中的一側,他親自擁抱了近24名棄嬰。
收容箱上刻有詩篇27:10——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
歡迎收看以下的《收容箱》預告片。
「這本書是一首郊區之歌」
長篇紀錄片《收容箱》在2013年聖安東尼奧獨立基督教電影節(San Antonio Independent Christian Film Festival)為艾維和他的團隊贏得了10.1萬美元的現金獎勵。
艾維告訴基督郵報說,《收容箱》在全國部分劇場連續三天(3月3-5日)首映的那周,他「立即」把一半獎金給了李牧師。
2013年,這位24歲重生的基督徒用剩下的一半獎金開始做「家族形象」(Kindred Image)。這家非盈利機構支持李牧師和師母收養棄嬰的工作,以及其他各種慈善事業。
關於《收容箱》一書中艾維的見證,他希望這個故事能夠向其他遠郊的罪人說話,神希望他們變成聖徒。
艾維解釋說,他所要講的都在下面的問答中。此次採訪透過電話進行,為了保證清晰度進行了編輯。
基督郵報:今天是《收容箱》放映的最後一天。你有沒有注意到,事情進行得怎麼樣?
艾維:是的,進行得非常、非常好。我還不知道昨晚的數字,但我知道,我們肯定朝着賣出20萬張門票的目標前進,這對上映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基督郵報:你怎麼看這部電影的回應?
艾維:絕大多數回應都很好。我想,對像看這樣一部電影的人們來說,這能夠讓他們克服悲痛,並呈現出根植於耶穌基督的希望,但是還能在某種程度上製造一種氛圍,讓每個人想來看電影,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實在罕見。你知道,反正這不是一部讓一種人和另一種人疏離的電影。所以,我對回應感到很興奮。這就似乎是來自不同背景和信仰體系的人們都站出來,支持這部電影,因為這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都很重要,生活並不是對冷漠視而不見,每個人的故事都有意義和價值。
基督郵報:你有沒有聽到李牧師對這部紀錄片的看法?你打算在韓國放映《收容箱》嗎?
艾維:李牧師正在和我們一起慶祝。我們要等到春末才在韓國上映。當然,對他來說,但願這能為他現在在現場、在前方做的工作帶來許多支持,因為他是一個真正在戰場的人。
基督郵報:可以告訴我一些關於你家人的情況嗎?
艾維:我有一個弟弟,名叫凱文,他也在製作電影的過程中,成為了基督徒。第一次飛往韓國時,他和我在一起。我有父母,他們仍非常相愛地在一起,我知道這在現今是難得一見的事。他們非常有力地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