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國際 |
浸信會牧師在緬甸被身份不明殺手槍殺

浸信會牧師在緬甸被身份不明殺手槍殺

人們在緬甸克欽邦的一座教堂外散步,該邦9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 | Twitter/@BobRobertsJr

緬甸克欽邦一名浸信會牧師遇害,標誌着該地區的衝突升級,情勢嚴峻。據報道,這名47歲的牧師與克欽邦浸信會(Kachin Baptist Convention,簡稱KBC)有聯繫,他在自己的電腦店裡被三名身份不明的襲擊者開槍打死。

據《UCA News》報道,來自莫干鎮的納姆耶·胡坤·兆·李(Nammye Hkun Jaw Li)牧師周一頭部和腹部中彈身亡。他的死引起人們對克欽邦的關注,自2021年軍方(又稱緬軍)發動政變以來,克欽邦已飽受暴力蹂躪。

李不僅是一名宗教領袖,也是當地反軍方抗議活動和社區禁毒活動的重要人物。他參與了KBC和克欽邦反毒品組織Pat Jasan的活動。

事件發生在一個發生過嚴重動亂的鄉鎮,當地居民在衝突中首當其衝。

《UCA News》說,儘管他的家人和當地居民沒有將這次襲擊歸咎於任何組織,但他們對他的死表示哀悼,並要求伸張正義。

自軍方接管以來,克欽邦已發生多起死亡和流離失所事件。該地區基督教人口眾多,宗教緊張局勢與政治紛爭交織在一起。

另一名浸信會領袖哈卡拉姆·薩姆森(Hkalam Samson)被軍方逮捕並隨後入獄,這反映出克欽邦的宗教和社區領袖面臨着更大的風險。

佛教民族主義軍方針對基督教實體採取的行動具有明顯的侵略性,並指責他們支持叛亂團體。

在這場衝突中,克欽邦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逐漸取得了優勢,占領了戰略要地並擾亂了軍事行動。最近的反動軍事進攻不分青紅皂白地以平民區為目標,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緬甸衝突的背景揭示了嚴重侵犯人權的模式,尤其是在克欽邦等基督教占多數的地區。2023年10月,緬軍轟炸了一個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這充分體現了緬軍所採用的殘暴手段。

國際社會對緬甸軍方無情鎮壓平民的行為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尤其是在基督教勢力強大的地區。克欽邦持續不斷的暴力事件既有軍事行動,也有叛軍行動,繼續破壞着該邦的穩定,影響着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改變着這一動盪地區的社會結構。

去年9月,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投票決定將緬甸從其原定的2026年輪值主席國席位中除名,改由菲律賓接任。

雖然緬甸大部分人口是緬族和佛教徒,但該國也是多個民族和宗教社區的家園,約 20%-30%的克倫族人信奉基督教。在欽邦,大部分人口信奉基督教,成了軍事行動豐富的目標的環境。

總部設在美國的迫害觀察組織國際基督徒關懷差會(International Christian Concern)早些時候說,緬軍歷來迫害包括羅辛亞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內的少數民族,並解釋說,他們的手段包括轟炸平民區、嚴刑審訊和試圖強迫他們皈依佛教。

長期的迫害導致許多人逃離緬甸,到印度和泰國等鄰國尋求避難。有些人甚至遠赴美國和澳大利亞定居。然而,許多人仍然留在靠近緬甸邊境的難民營中,面臨着數十年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