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致美信國教會的信》影片向基督徒發出警告
美國教會正處於屬靈的懸崖邊上,故此亟需挺身而出,抵制文化罪惡的浪潮,否則將面臨可怕的後果。
這就是暢銷書作家、電台主持人埃里克·麥塔克薩斯(Eric Metaxas)和其他一些人在新片《致美國教會的信》(Letter to the American Church)中提出的觀點。
《致美國教會的信》於2月8日在大紀元電視台首播。該片非訂戶可以9.99美元的價格觀看,同時也讓教會免費向其會眾放映。
『真相時刻』
在影片的開頭,梅塔克薩斯衣冠楚楚地從一扇門後走出來,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影片的主旨: 「我深信,美國教會已經到了一個不可能、幾乎無法承受真相的重要時刻」。
藉助檔案片段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梅塔克薩斯帶領觀眾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分析,他認為現在的美國教會與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教會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嚴峻的」相似之處。
他認為,當時的德國和今天一樣,太多的基督徒「甘願視而不見」,任憑邪惡俘虜每一個文化機構,直到他們的國家被摧毀。
麥塔克薩斯因其2011年出版的德國牧師迪特里希·朋霍費爾傳記而在全國嶄露頭角,他指出,當時只有三分之一的德國牧師願意簽署一份宣言,反對希特勒違背聖經觀點超越教會的權利。
麥塔克薩斯指出,朋霍費爾大聲疾呼反對邪惡的抬頭,但他的警告最終被置若罔聞,他擔心許多美國牧師也表現出類似的懦弱,因為他們的國家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極權主義的元素。
具有美國特色的毛澤東思想
在作家詹姆斯·林賽(James Lindsay)等人的幫助下,影片繼續探討了曾倡導通過機制進行長征的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等哲學家主張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被法蘭克福學派的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等思想家採納,用於美國文化特有的緊張關係上。
近年來充斥美國言論的身份政治不過是「具有美國特色的毛澤東主義」。林賽指出,毛澤東也曾利用身份政治在中國發動了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的身份政治取決於一個人對共產主義的看法,而林賽則認為,美國的文化馬克思主義更為深刻。它以深層次的個人不變特徵,比方說種族,以及層出不窮的主觀性身份和性別身份,作為武器。
他說:「在過去五到十年裡,每個關注此事的人都非常清楚,身份政治是如何迫使所有機構、學校、公司和教會陷入這種馬克思主義思維模式的。」
在毛澤東的統治下,中國政府甚至損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影片指出,這與美國許多公立學校對學生的性別失調保密的做法極為相似。
喬·拜登總統和卡馬拉·哈里斯副總統等人都表達了這種態度。他們都暗示,一個國家的孩子必須由集體來撫養。
林賽指出,越來越多尋求認同的弱勢年輕人,被鼓勵改變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以獲得主流文化機構(包括屈服的教會)的肯定。
影片還深入探討了近年來許多美國教會在其他道德問題上的讓步,如墮胎和更具爭議性的COVID-19封鎖和疫苗強制接種。在公共言論受到最多抑制、經濟最腐敗的情況下,他們的沉默反而是震耳欲聾的。
偷竊、殺害和毀壞
這部影片是與美國轉折點組織(Turning Point USA)合作拍攝的,該組織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也對美國文化面臨的危機發表了看法。柯克認為,壓倒美國政治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說是撒旦的,其意圖是摧毀家庭、宗教和財產——也是防止社會陷入暴政的三大支柱。
一些吹毛求疵的批評家可能會大驚小怪,認為麥塔克薩斯等人將美國與德國相提並論並不準確,指出兩國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異,或者納粹主義在技術上是由政治右派產生的,而文化馬克思主義則是由左派產生的。
這些批評者忽略了一個更大的事實,即影片的警示從根本上說不是政治性的,而是靈性上的。正如柯克所指出的,邪惡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自我調整,以最好地實現《約翰福音》10章10節中的可怕警告,耶穌說:「賊來,無非是偷竊、殺害、毀壞。」
柯克說:「我們距離斯大林、毛澤東和希特勒這三個分別蓄意殺害6,000萬至7,000萬人的國家和政權只有75至80年的時間。這不是什麼遙遠的記憶。有些人還活着,他們是倖存者。有人說,『哦,這不可能發生在這裡』。是的,它可能發生。而且有可能發生。」
影片最後警告說,由於美國教會過於注重娛樂性和無攻擊性,尤其是男性,越來越疏遠承擔屬靈領導的角色。《致美國教會的信》所發出的號召是,男人和女人都需要站起來,抵制文化腐蝕每個主要機構,尤其是家庭。
片尾的一些建議包括退出那些明顯與文化馬克思主義保持一致的教會和學校,以及參與當地政治。
麥塔克薩斯在片尾說:「無論我們在哪裡看到邪惡,我們都要站出來反對它。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很重要。現在正是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刻。如果我們完全活在基督賦予的自由之中,就會看到上帝之手以我們不敢想象的方式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