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格理與喬丹談來世:天堂為受寬恕之人所預備
勞格理(Greg Laurie)牧師最近在與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的公開對話中,就信仰、個人損失和對目標的追求等問題,清晰地闡述了福音和天堂的盼望。
在「喬丹·彼得森」(The Jordan B. Peterson)播客與彼得森長達近兩個小時的訪談即將結束時,加利福尼亞河濱豐收基督教團契71歲的牧師勞格理回顧他失去兒子克里斯托弗的經歷。2008年7月,33歲的克里斯托弗死於一場車禍,勞格理稱這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相信我會再見到我的兒子,因為他相信耶穌,」勞格理告訴彼得森。「他上天堂不是因為我是他的父親。他會在天堂是因為他信基督,並與基督建立了關係。我的未來有他。這給了我希望。但同時,我也意識到,上帝允許這些事情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無法解釋,我甚至不想去解釋」。
《與上帝搏鬥的我們》(We Who Wrestle with God)一書的作者彼得森將勞格理的見證與聖經的敘述聯繫起來,指出悲傷雖然痛苦,但卻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他說:「你悲傷的深度與你愛的廣度成正比。因此,你可能會說,『上帝怎麼會創造出這樣一個世界,讓一個孩子死去?』然後你又會想,『好吧,如果你有一個孩子,孩子死了,你感到悲傷,悲傷就表明了損失的嚴重程度』。所以,你悲傷的事實證明了生命的價值,儘管它被截斷了。」
勞格理接着說,他相信來世,並補充說: 「我相信天堂,而且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相信。」他說天堂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真實而具體的目的地,是聖經中的應許。
他解釋說:「作為一名基督徒,我一直是天堂的學員,《聖經》中有很多關於天堂的記載。但當我的兒子去天堂時,我想更多地了解它。」
「當你閱讀《聖經》時,你會意識到天堂是一個真實的地方,讓真實的人做真實的事。耶穌說,'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在《聖經》中,天堂被描繪成一座城市。它被描繪成一個國家。它被描繪成一個天堂。《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會在天堂進食。我們會在天堂與所愛的人團聚;我們會很活躍。然後,有一天,天堂來到人間,我們稱之為千禧年,天堂和人間合二為一。我堅信這一點」。
對此,彼得森說,他在努力調和塵世的超越時刻與永恆的承諾。他問道:「你如何協調以基督教道德模式來完善世界,以及通過來世和不朽的概念將物質世界升為天堂的概念?」
勞格理指出,《聖經》對此有清晰的敘述;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提到了「被接上第三層天」,而耶穌則向十字架上的盜賊許諾:「今天你將在天堂與我同在」——牧師說,這個詞翻譯過來就像「國王的御花園」。
勞格理說:「保羅去了那裡,又回來了,之後他說,『我渴望離開,與基督同在,那要好得多』。從那一刻起,他就開始思念天堂。所以回到我兒子身上,我無法解釋,但我想說:當他去天堂時,我感覺我的一部分也去了天堂。」
「我相信當我的兒子離開這個世界去往下一個世界時,以及那場悲慘的車禍,他被天使帶到了上帝的面前。我相信我也會去那裡,」勞格理繼續說道。「這是我心中的信仰」。
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時,勞格理強調,信仰往往在面對苦難時變得最具體。
「上帝許下了許多諾言,」他說。「我曾讓這些承諾經受考驗,包括最糟糕的失去孩子。我看到了上帝是如何幫助我的。如果不是上帝在我兒子死後拯救了我,我肯定會放棄證道。為什麼還要繼續?但祂為我渡過了難關」。
勞格理在訪談的最後清晰地闡述了福音: 「歸根結底,當一切都說完了,還有什麼比來世更重要?有什麼比我們在哪裡度過來世更重要?」他說:「根據《聖經》,我相信有一個真實的天堂和一個真實的地獄,我相信我們在今生選擇在哪裡度過來世。」
這位牧師說,他上天堂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活得很好,我在很多方面都失敗了,而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
勞格理說,「回到亞伯拉罕,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啊,兒子甘願為父犧牲」。勞格理指的是《創世紀》第22章。「以撒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的兒子,上帝會為自己提供祭品』。但以撒也獻了祭。聖子耶穌為我們獻祭,因為祂知道我們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接近上帝,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因此,天堂並不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是為好人準備的。天堂是為被寬恕的人準備的」。
採訪結束後,勞格理稱彼得森是「我們這一代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對《聖經》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熱愛」。
「我非常欣賞他讓我講述自己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我能夠分享耶穌基督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以及與祂建立關係意味着什麼,」勞格理說。
雖然彼得森經常討論基督教神學、聖經故事以及基督教的道德和文化意義,但他並沒有明確表示自己是傳統的基督徒。他曾寫道:「無論好壞,《聖經》都是西方文明、西方價值觀、西方道德觀和西方善惡觀的基礎文本。」
在今年9月接受《基督郵報》採訪時,這位62歲的作家警告說,一些教會對身份政治的擁護偏離了基督教核心教義,這是危險的改變,對信仰的完整性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對可能更容易受到文化潮流影響的年輕一代而言。
彼得森說,但即使是保守的福音派教會也難免出現問題。
他說:「基督教團體中也不乏無神論者傾向於反對的那種壞人。宗教事業的根本問題在於,它可能被心理變態的自戀者所俘獲,而這正是你在《福音書》故事中看到的。基督受到法利賽人、文士和律法師最強烈的迫害。法利賽人是宗教的偽君子。他們利用宗教來抬高自己。這是宗教事業中真正的危害,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充斥着自私自利的江湖騙子,這是個問題。」
彼得森建議基督徒立足於懷疑主義——不是懷疑信仰本身,而是懷疑那些濫用信仰的人。他說:「憑着他們的果子,你們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他強調說,這句經文在判斷宗教領袖是真正致力於信仰,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信仰時非常有用。
他說:「你必須注意,並不是每個說『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