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派博建議變性孩子的父母「帶着盼望為他們哀慟」
牧師兼作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為因孩子的錯誤選擇(包括性別障礙和拒絕基督教)而苦惱的父母提供了建議和鼓勵,並就這種行為是否會遺傳發表了看法。
在派博「渴慕神」(Desiring God)網站上分享的最近一期「問約翰牧師」節目中,派博談到了一位父親發來的電子郵件,這位父親正在與他孩子的人生作鬥爭,尤其是與性別障礙有關的問題。
「約翰牧師,我和妻子有四個兒子,從20歲到8歲不等。我們最近發現,我們20歲和15歲的兒子都聲稱患有所謂的『性別障礙』。20歲的兒子與主同行,知道這是不對的,他與試探作鬥爭,努力住在神裡面尋求力量,並且參加了一個可靠的、信仰聖經的教會。但他在兩小時車程以外的地方上大學,我們仍然為他擔心」。
「我們15歲的孩子不信主。在這個情況中,我們感到如此崩潰、如此孤獨、如此無助。作為失敗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對抗每天面對的絕望?我們是如何辜負他們的?」
派博首先承認,父母們普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繼承或重複自己的罪,他認為這是不同基督徒家庭共同的擔憂。他強調了助長父母焦慮的幾種情況,如未婚生子的影響、在功能失調的家庭中長大或害怕生出浪子般的孩子。
這位現年78歲的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校長,為父母們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清單,其中包括10條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子女偏離基督徒原則的問題。
派博鼓勵父母們「帶着希望哀慟」,建議他們為孩子的掙扎深感哀慟,但希望根植於上帝的至高仁慈;「仰望不可能的上帝」,提醒父母們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在上帝那裡卻是可能的;「不要假定過錯」,建議不要把父母的不完美假定為孩子不聽話的決定性因素;「按照上帝的條件去愛」,強調按照上帝的真理和公義標準去愛孩子。
《不要浪費生命》 (Don't Waste Your Life)一書的作者鼓勵父母「對孩子說真話」,主張向孩子清晰地傳達信仰和真理;「傳達你的愛」,因為父母需要表明他們願意為孩子的幸福犧牲一切;「不住地禱告」,提醒父母堅持禱告和相信上帝憐憫的力量;以及「辨別溝通」——辨別與孩子討論敏感問題的頻率。
牧師還強調了「將福音講明」的重要性,強調定期向孩子講明福音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那些已經迷失方向的孩子。他還鼓勵父母們「帶着不屈不撓的喜樂繼續前進」,建議他們不畏挑戰,過喜樂的生活,不讓撒旦看到他們因絕望而癱瘓的勝利。
「是的,你的孩子需要看到,你並不是對他的不聽話無動於衷。但同樣重要的是,他需要看到耶穌是你至高無上的財富,你生命不是圍繞着你的孩子旋轉的。他不是你太陽系中的太陽,基督才是。他不需要你崩潰、自憐、賭氣。那是無濟於事的。他需要你在基督里承認自己的軟弱並得勝它,」派博說。
派博呼籲「恩典的浪潮」幫助疏遠的孩子回歸家庭和信仰。
他最後說:「因此,讓我們彼此祈禱,願主帶來恩典的浪潮,將成千上萬的寶貴浪子捲入父母和主耶穌的懷抱。」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年輕人正在成群結隊地離開教會,「不信仰」的人數正在上升。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70年,基督徒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將不足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所謂的「非信徒」(即無宗教信仰者)可能會占總人口的近一半。而認同穆斯林、猶太人、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其他非基督教信仰的美國人的比例可能會翻倍。
派博的兒子亞伯拉罕·派博(Abraham Piper)在19歲時成為了一名非信徒,如今他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抨擊基督教和福音派文化。他還在TikTok上發布視頻,暗示《聖經》中說生孩子不是個好主意,為仍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懷疑福音派孩子提供建議,並講一些匪夷所思的《聖經》故事。他還在一個視頻中說,背誦《聖經》對他來說不值得。
派博在一段視頻中說:「嘿,如果你在解構,那對你有好處。」
他接着說:「有很多嚴肅的思想家可以幫助你理解這些東西,但如果你只是想翻白眼,看看這一切有多麼[咒罵]怪異,那就是我來這裡的目的。如果你願意,就留下來吧。」
在《基督郵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全國聯合廣播節目「火線」(Line of Fire)的主持人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就年輕人離開信仰的趨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質疑上帝、嘲笑聖經是這個時代的精神,是完美社會風暴的一部分」。
他說,這場「社會風暴」包括以下要素: 1)上一代人在美國宣揚的膚淺的、以自我為主的基督教;2)缺乏對上帝的親身經歷;3)缺乏紮實的門徒訓練和對話語的深入了解;4)領導層醜聞不斷;5)新無神論的興起,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聖經》中的上帝,尤其是《舊約》中的上帝的妖魔化; 6)無處不在的互聯網,使最新的反上帝言論瞬間流行起來,並成為病毒式的流行語;7)美國家庭的持續崩潰;8)越來越多的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公開露面並引以為豪,其中許多人是基督徒的朋友和家人,導致後者質疑《聖經》關於同性戀的教導。
他寫道:「歷史告訴我們,每一代人都必須與上帝有一次全新的個人接觸,否則背道而馳的情況就會出現。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處境。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