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為什麼現在人都沒有朋友了

為什麼現在人都沒有朋友了

喜劇演員約翰·穆蘭尼(John Mulaney)曾開玩笑說,耶穌最大的奇蹟之一就是在30多歲時擁有12個密友。可悲的是,當代友情的衰退是真實的,絕不僅僅是個笑話。

美國生活調查中心(Survey Center on American Life)的報告顯示,1990年幾乎70%的男性有五個或更多密友,而到2021年,只有40%的人表示有那麼多。而報告中說沒有密友的人數增加了五倍。女性的情況也不樂觀,儘管她們的朋友圈縮小得沒有那麼快。

部分原因在於,聚在一起的時間是友情的氧氣。如果缺了這個,友情往往會死亡,或者至少會變得更加疏遠。而如今,或許是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和日程安排中的「瑣事」越來越多,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比幾十年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主動性。研究顯示,現代美國人現在每周與朋友相處的時間(三個小時)是十年前的一半。

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奧爾加·哈贊(Olga Khazan)將其描述為「友誼悖論」。

看起來,典型的美國人會給一堆人發短信:「我們該聚聚了!」但實際上卻在沙發上獨自刷短視頻。就是說,美國人有朋友,我們只是很少真正見到他們。

這與沒朋友並沒有太大區別。

此時,簡單勸人們放下手機,去咖啡館與某人重聚,似乎很容易。坦率地說,這並不是個壞主意。但哈贊並不認為我們孤獨僅僅是因為個人懶惰或沉溺於屏幕的關係。相反,她將我們愈發嚴重的隔絕歸咎於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定期與朋友會面或共度時光的機會太少了。

呼應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24年前的著作《獨自打保齡》(Bowling Alone)的主題,哈贊指出「工會、公民俱樂部和宗教團體」的崩潰是人們見面減少的主要原因。這些所謂的「第三空間」(與家庭和工作不同)往往能夠「定期保持聯繫」,正如一位研究者告訴她的。每周或每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與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見面,更容易形成和維持友誼。

這就是為什麼解決我們友情匱乏的問題不能簡單地說「有這個應用程序!」正如哈贊指出的,旨在幫助人們建立友誼的數字技術與約會應用程序在成功程度上一致——也就是說,令人失望。這是因為——

這種方法將責任推給了每一個人,要求他們主動發起並維持聯繫。每個人都必須發送信息、協調時間、找到適合每個人食物過敏的早午餐地點。你不能在周日就隨意出現,找到幾百個在同一建築里聚集的朋友。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第一步是重新確認友誼不僅僅是值得擁有的美好事物,如豪華車或每周外出就餐。它是人類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劉易斯(C.S. Lewis)稱其為「最屬靈」的自然之愛,他的意思是沒有生物法則迫使我們交朋友。相反,我們之所以交朋友,是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的動物:

友誼並非必需品,就像哲學、藝術、宇宙本身(因為上帝並不需要創造)。它沒有存在價值;相反,它是賦予存在價值的那些東西之一。

根據我們孤獨大流行所造成的損害來判斷,包括自殺率的上升等在內,劉易斯認為友誼缺少存在價值的觀點未必正確。友誼往往正是將人們從絕境拉回來的關鍵。它給生活帶來的價值正是我們要如此認真對待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哈贊和普特南的見解意味着我們不能僅僅告訴人們去交朋友。我們必須創造能夠讓友誼形成和茁壯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我之前建議過,為年輕人提供結識潛在配偶的機會,是教會在當今這個既互聯又孤立的世界中,應該認真對待的呼召。友誼也是如此。青年團體、基督教學校、合作社、聖經學習小組和基督教學院都應將培養終身友誼作為其目標之一。

普通基督徒也應打開家門,以彌補「第三空間」的缺失。當你這樣做時,不僅要邀請教會中的人,也要邀請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為從統計上看,他們是社會中最孤獨的成員。這種定期、低壓力的團契可能正是你不信的鄰居們所不知道但恰恰又最需要的東西。

重點在於,基督徒是受召去為慶祝美好的事情,修復世上破碎的事情。友誼就是其中之一,而它的衰退使人們變得破碎。在我們這個原子化、分心的時代,所有人都被不斷推向孤立和自我關注。我們需要成為那些向相反方向努力的人。擁有幾個密友不應被視為奇蹟。

肖恩·莫里斯是科爾森中心(Colson Center)的資深作家,也是「上游播客」(Upstream podcast)的主持人。自2010年以來,他一直是科爾森中心的代言人,與他人合作撰寫了數百篇「斷點」評論和專欄。他還為「世界」、「福音聯盟」、「聯邦主義者」、聖經男女關係委員會和高峰事工撰稿。他最喜歡戶外和水底活動,喜歡鸚鵡、鯊魚和C.S. 路易斯,並喜歡教孩子們了解他喜歡的人事物。他和妻子加布里埃拉(Gabriela)帶着四個孩子住在佛羅里達州的萊克蘭,加入當地的基督社區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