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千禧一代」為何離開教會?基督徒思想家爭論

「千禧一代」為何離開教會?基督徒思想家爭論

基督徒作家、博主埃文斯(Rachel Held Evans)撰寫的一篇文章已迅速竄紅,並且在基督教思想家們當中引發了一場辯論:千禧一代(指1981年後出生的人,到千年期結束時達到成年年齡)為什麼離開教會以及該如何應對這一現象。

上周六早晨,這篇博文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信仰博客發表,之後在Facebook上獲得了19.6萬條評論。32歲的埃文斯說,她勉強算是千禧一代,經常會被問到她們這個群體為什麼離開教會。教會領袖,尤其是福音派,往往認為通過更新教會風格可以接近千禧一代。但埃文斯寫道,這些年輕人真正尋找的是「實質的改變」。

埃文斯建議,千禧一代希望信仰與科學可以「休戰」;教會更強調忠於神的國度,而不是忠於某個政黨;挑戰人們活出聖潔的生活;同性戀群體在信仰團體裡感受到被接納。

埃文斯寫道:「我們離開教會,不是因為我們在那裡找不到『酷』的因素,我們離開教會是因為我們在那裡沒有發現耶穌。」在文章的結尾,埃文斯建議那些想贏得年輕一代的教會領袖回到教會,傾聽年輕一代,詢問他們在尋找什麼、他們想貢獻什麼。

想保持千禧一代,只是嘗試讓教會「酷」是不夠的,評論家們普遍同意埃文斯這一觀點。但在教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上,他們持有一系列不同意見。

布雷特·麥克拉肯(Brett McCracken),《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暫譯為「格瑞的困擾:守法主義和自由之間」)的作者,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博客中寫道「基督教太執着於它是如何被感知的」。 麥克拉肯寫道,千禧一代並沒有完全明白,比起告訴教會領袖,教會應該看起來如何,他們應該成為聆聽牧師、父母及其他老信徒的勸誡的人。

 「作為千禧一代,如果我誠實的面對自己,在教會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另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來許可我的傲慢,給予我想要的,」 麥克拉肯寫道。「恰恰相反,我需要的是一個比我大、比我年長的人向我傳遞真理。根本上說,不是改變一些事情來順應我和我的觀念,而是改變我成為一個更加像基督的人,這就是我被創造要成為的樣子。」

喬納森·菲茨傑拉德,《Not Your Mother's Morals:How the New Sincerity is Changing Pop Culture for the Better》(暫譯為「不關你母親的道德:新真誠如何改善流行文化」)的作者,在Patrolmag網站評論道,着手解決這個問題,埃文斯和麥克拉肯只是部分正確。

 「在這樣的狀況中,他們提議都是開始對話,只是在誰應該成為聆聽者、誰應該成為說的人上有分歧,」 喬納森寫道。「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對話,而是行動,這是適合各教會讓千禧一代參與的方式。停止列出需求清單,開始採取行動。」

他指出,當年輕人真正參與教會,雖然要求他們和持不同意見的人工作可能需要時間,但他們的參與會幫助改變發生。

艾頓學院(Acton Institute)研究員、國王學院(The King's College)神學及倫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布拉德利(Anthony Bradley)在一篇博文中寫道,埃文斯的文章只是針對於「美國福音派,這只是狹窄的亞文化」並不適用於普世教會。這並不沒有解決作用,例如,為什麼其他團體的千禧一代也在離開,諸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及其他福音派教會。

布拉德利在加入長老會之前曾在美國聯合衛理公會(United Methodist Church)待過20多年,他說,埃文斯所說的關於千禧一代所尋找的一切都可在衛理公會找到,但即便是衛理公會成員也在遭受「損失」。

 「事實是,美國許多基督教教派都在衰落,尤其是千禧一代的參與者,試圖解釋美國35萬教會成員的減少是自不量力的,」 布拉德利寫道。

面對各樣評價,埃文斯對於如何得出結論作了進一步闡釋。

 「對於千禧一代信仰,這並不是一個全面的評價,這只是基於調查和我的個人經歷所發表的一個評論。在美國,千禧一代渴望教會改變的不只是敬拜方式」她寫道「看到教會領袖、研究者和我這一代的對話在繼續是非常好的。」

在另外一篇她稱之為「總概括」的博文中,她寫道,主流教派幾乎提供了千禧一代所尋求的一切,但他們缺乏「腹中燃燒福音的火」、密集的聖經學習。

埃文斯也解釋道,在CNN發表的博文中,她的目標不是教會應該屈從於千禧一代的想法,而是應該改變他們。

「這篇文章並不是列出清單,而是表達渴望、願景和我對教會的一個清晰的希望,」她寫道。「顯然,當我們聚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和解、傾聽、侍奉、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真正的工作開始了。」

根據公共宗教研究所(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的信息,21%的千禧一代,表示成長於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但目前並不屬於任何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