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從「爸爸什麼都知道」到「爸爸不重要」

從「爸爸什麼都知道」到「爸爸不重要」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9000起自殺發生,其中有30000起自殺者為男性。諷刺的是,大多數自殺文學常常描述女性自殺,很少關注男性的心理健康。這是因為在多數情況下,女性試圖自殺(一種尋求幫助的哭喊),而男性則持續跟進(一種沮喪絕望的行為)。這種沮喪絕望的感情在我們社會中到處可以感受到。

重視婚姻的美國男性人數在急劇下降。《Men on Strike》的作者Helen Smith博士稱,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男性不重視婚姻。甚至有着大學學位的男性,結婚率一般超過80%,現在也開始不再重視婚姻了,儘管重視婚姻的女性人數在飛漲。研究證明,男人在結婚後,他們的人際關係和支持團體會縮小--於是他們在社交和情感上被孤立。這和流行詞彙「男人洞穴」有關,代表着社會和家庭現在如何對待男人。幾十年前,男人是「城堡之王」,因其努力的工作和明智的建議而被崇拜。現在,男人成為了家裡開玩笑的對象,他們不得不在房子最糟糕的地方開闢出一個角落,來得到一點安慰和掌控權。並且,一旦離婚發生,那些遵從基督教家庭理念的男人,常常在財政和感情上受到很大傷害,並且失去自己的孩子。

男人在社會上被瞧不起的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刻。男人更多被視為罪犯,而不是社會的支柱。電台脫口秀主持人丹尼斯·普拉格(Dennis Prager)最近說,在一代人中,「我們從『爸爸什麼都知道』到了『爸爸不重要』。」普拉格描述了一個經歷這種衰退的世界,因為顛覆性的政策和議程貶低了有道德男性在我們社會中的重要性和影響。

實際上,這帶來的最大影響關乎我們國家孩子們未來的福祉。眾所周知,沒有父親的孩子更可能在長大後經歷貧窮,並且遭受忽視、虐待、性騷擾的比率明顯更高。不過,在沒有閱覽詳細的調查數據之前,你無法真正理解沒有父親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美國衛生部稱,63%自殺的青少年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是正常情況下的5倍。疾病控制中心稱,所有心理或行為紊亂的孩子中,有85%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是正常情況下的20倍。《家庭與文化雜誌》曾寫道,一旦父親離開家,青少年自認為是「同性戀」的幾率增長超過100%。《兒科醫學》雜誌稱,2011年,同性戀青少年自殺的可能性是異性戀青少年的5倍。沒有父親的女性711%更可能在少女時期就有孩子,53%更可能在少女時期就結婚,92%更可能離婚。在監獄中的女性,有超過50%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據全國校長協會稱,大概71%的高校輟學生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當男人變得沮喪,充滿絕望,我們的社會和這個國家的孩子也會如此。儘管在街頭被殺的幾率為93%,但很多青少年仍然選擇最好從家裡逃出來,維持現在的生活狀況--這些人中有90%是沒有父親的。每年有超過6%的青少年下獄--很多人像成人一樣遭受重罪、輕罪指控。

如果這個國家要改變,青年要重獲希望,教會要成長,那麼我們必須支持男性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牧師和神職人員不能,也不應該再繼續貶低男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開玩笑也不行。不可以暗示,男人應在社會和家庭中扮演消極被動角色。強大的男性榜樣應該被用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並且,最重要的是,教會必須開始一次以男人為中心的公開對話,關於男人所面臨的問題、男人的恐懼、當代社會中男人的需求、男人在家庭和社會結構中的重要性、根據聖經男人應該扮演的角色,還有,美國對男人的敵意在如何殺死我們的青少年和我們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