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查克·寇爾森追思禮拜上被譽為基督信仰的「冠軍」

查克·寇爾森追思禮拜上被譽為基督信仰的「冠軍」

福音派領袖、「監獄事工」(Prison Fellowship)的創始人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的追思禮拜周三於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舉行,他的家人、朋友以及基督教界的牧者信徒們一起悼念他在世的生活。

2012?5?16 · Chuck Colson

包括政客及知名基督教領袖在內的數千人坐滿了這座歷史性的教堂。寇爾森被人們紀念為基督信仰獻身的「冠軍」,以及在他所作的每個領域,不論是在愛他的家庭還是向獄中被囚之人分享耶穌的愛方面,都榮耀了神的不平凡的人。

他的女兒艾米麗·寇爾森(Emily Colson)說,這個追思禮拜是對一段「很好地活過」的生活的慶祝。她見證說,寇爾森總是將神放在首位,其次是家庭。然而對他的家庭來說,他是「完全的存在」,每天一次跟她談話,並總是安排好日程與他21歲的孫子、被診斷出自閉症的馬克斯(Max)在一起。

艾米麗呼籲那些被寇爾森的生活所感動的人們,一起來繼承她父親的遺產。

「在這樣一位偉大模範的影響下,我們要做些什麼?還有工作要完成。我鼓勵你們繼續我父親曾經做過的工作:做正確的事;尋求真理;保護弱者;過勇敢的生活,」她說。

寇爾森上月去世,享年80歲。他曾經是尼克松總統(Richard Nixon)的特別顧問,在因水門事件於獄中服刑期間歸信基督。他的見證和信仰讓他創建了「監獄事工」,現在這一事工已向全世界113個國家的囚犯們分享福音。

克羅齊(Danny Croce),曾經是獄中囚犯,在寇爾森帶他歸向基督之後成為了一名監獄牧師。他說寇爾森的特點是「罪人們的朋友」。克羅齊說,26年前在獄中,神通過監獄事工將神自己顯現於他。得到監獄事工獎學金的幫助,克羅齊學習成為一名傳教士,現在正在帶領密西西比州普利茅茨的新希望矯正事工(New Hope Correctional Ministry)。

克羅齊說,寇爾森是一位從不會忘記神對他所作的事情的人,他利用每次機會跟囚犯們分享那份有着改變能力的愛。克羅齊說,寇爾森確保每個復活節都跟他所拜訪的獄中被囚者們一起吃晚餐。

「在生活中你會遇到一些人,並且你不得不愛他們。他們讓你沒理由不愛他們。寇爾森就是他們中的一位,」克羅齊說。

「他用他的時間來榮耀神,留下了和罪人們一起吃飯的如此偉大的一個榜樣。」

前明尼蘇達州州長、前監獄事工的首席代理艾伯特(Albert H. Quie)說,寇爾森是「好消息的信使」,不僅僅是在言語上,更是在行為上。

他還說,沒有人能像寇爾森那樣寬恕別人。

「當他饒恕時,他的全身都顯示出饒恕的信息。他再也不會說關於那個人的任何消極的話。」

「基督徒世界觀-寇爾森中心」(Colson Center for Christian Worldview)的董事會主席提摩太·喬治(Timothy George)博士,在追思禮拜上回顧了寇爾森的一些最持久的工作,並安慰聚會的人們,就像與寇爾森同在一樣,神也會繼續與他們同在。

喬治分享了為什麼寇爾森在他的生活中持續地展開改變生命的工作,說「在遇見了作為一個真實的人的耶穌上,他從未越過那份驚奇。」

他說,寇爾森是浸信會的成員,但有異象聯合基督的信徒們。這種聯合的熱情讓寇爾森開創了兩個先河:「福音派和天主教一起」(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在天主教徒和福音派基督徒之間宣布相同之處的兩個文檔;「曼哈頓宣言」(Manhattan Declaration),呼籲基督徒為人類權利的神聖、傳統婚姻以及宗教自由而辯護的一個普世文檔。

「寇爾森深深相信這些事情,他帶着勇氣為它們而站立,」喬治說。

家庭成員,包括寇爾森的兒子Billings Colson、孫女Stephanie Casper Colson、孫子Charles Christian Colson、孫女Caroline Usry Colson在追思禮拜上讀經。寇爾森的妻子帕蒂(Patty Colson)也參加了追思禮拜。

菲普斯(Wintley Phipps)演唱了幾首寇爾森最喜歡的曲目,包括《奇異恩典》。

寇爾森突發腦溢血後於2012年4月21日去世。前海軍陸戰隊隊員,他於4月28日被安葬在Quantico國家公墓(Quantico National Cemetery)。

· Emily Colson 2012?5?16
Danny Croce 2012?5?16
· Patty Colson 2012?5?16
「 — 」?Colson Center for Christian Worldview · Timothy George 2012?5?16
Albert H. Quie 20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