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慕神事工作者解釋:棕枝主日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在棕枝主日會默想耶穌釘死在十字架前進入耶路撒冷時人們如何鋪上棕櫚迎接他的場面。但是,一位基督徒作家說:今天的棕枝主日不僅僅意味着棕櫚或者人們對「彌賽亞」的告白。
渴慕神(Desiring God)的作家和內容策劃喬納森·帕內爾(Jonathan Parnell)寫到,「比起棕櫚支派,法利賽人更擔心人們在博客里發表的內容。聖周系列中的頭一個作品名為《耶穌最後的日子》。該著作的靈感出於由賈斯汀·泰勒(Justin Taylor)和安德里亞斯(Andreas Kostenberger)新出的同名新書。」
根據路加福音19章38節,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人們開始讚美神,大喊「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帕內爾說,有些法利賽人試圖讓耶穌叫眾人停下,讓他訓斥那些人,因為他們只是為了「以色列的救主」這個名歡迎他。
「但耶穌沒有阻止他們,」他說,「相反,他說,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當然耶穌就是彌賽亞。他到耶路撒冷來拯救他的子民。」
雖然人們並不像法利賽人,這些人接受了耶穌為他們的救主,但周五他們就改變了,說:「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他說,切記,人們想要拯救和成功;這意味着,他們希望彌賽亞進軍到這城中,並和羅馬進行艱苦的征戰。在他們的歷史中,他們很明白,即使受到武力、威脅、瘟疫和各種苦難,他們也不想受到外邦的壓迫。他們想再一次逃跑,將羅馬人從他們的生活中驅除出去。
「相反,星期五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渾身是血的人,他被羅馬拘留,領導者拒絕他,他站在一個臭名昭著的罪犯--巴拉巴的旁邊。他們想要的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王,但他們看到或者心裡想着的卻是一個挨打、被人褻瀆的人,」這位作者說。
那麼今天的我們就比他們強嗎?「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沒了恩典,如果我們在這些人群中傾聽,我們能夠聽到我們心裡喊着的跟他們一樣,」他補充說,「我們聽到了我們幻覺般的讚美,但在星期五,慚愧,我們聽到的會是在嘲笑者之中嘲笑的聲音。」
「但是,如果我們在聖周的第一天察覺到這個就還有希望。畢竟耶穌來是召像我們這樣的罪人,不是來召義人,」帕內爾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