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文化 |
舞台劇《荊棘冠冕》描繪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舞台劇《荊棘冠冕》描繪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在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導演的《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自2004年起以其對耶穌受難的逼真描繪震驚觀眾之前,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的一位年輕牧師曾創作了一部舞台劇《荊棘冠冕》(The Thorn),15年來一直在受難周向人們講述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荊棘冠冕》最初是為一高中的200名青少年所製作,1997年首次在科泉市新生命教會(New Life Church)上演。據這一舞台劇的官方網站( thethorn.net)介紹,15年來,這部含有空中雜技、煙火、動態視覺和特效的舞台劇一直繼續,每年的演員陣容多達數百名,劇組在各城市的巡迴演出中,也有當地教會的牧師信徒和專業演員加入其中。

這一舞台劇的創作者約翰·柏林(John Bolin)說,「《荊棘冠冕》是以一種真實而『勇敢』的方式描繪了耶穌的受難」。他說,從高中時候開始,自己就經常被「耶穌肉體被鞭打和釘死」所感動。

然而,《荊棘冠冕》也不僅僅是一場詮釋和有點血腥的表演。

柏林指出,這一作品既是關於耶穌基督受難的,也是關於他的復活。「十字架是神的恩典與饒恕力量的終極象徵。復活是十字架的標點符號,」柏林告訴基督郵報,「對我來說分開十字架和復活總是很難。十字架給了人們永生的希望,而空墳墓給了人們在今世有一個新開始的希望。」

《荊棘冠冕》集中於耶穌在受難周所經歷的一切。它以天使墮落成撒旦並亞當和夏娃與神分離開始,也描繪了舊約中以色列人擺脫壓迫出埃及的場景,之後便是救主耶穌的降生,他的傳道教導和他所行的眾多神跡奇事。

「我們覺得,對觀眾來說需要時間明白耶穌是誰以及他為什麼在這裡,而不僅僅是他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也很重要,」《荊棘冠冕》的導演羅伯·斯蒂內特(Rob Stennett)告訴基督郵報。

以耶穌進入耶穌撒冷開始描繪的受難周,讓觀眾看到的更像是在光明與黑暗之間鬥爭的「幕後」戰場,柏林解釋說,「從一開始,我希望人們明白在我們的心中、想法上以及我們永遠的命運上,有着屬靈的爭戰。」

觀眾之後就被帶入耶穌受鞭打和被釘十字架的場景中,柏林解釋說,這部分並不是以一種可怕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以一種強調耶穌基督付出了昂貴代價的真實性的方式」。

《荊棘冠冕》以耶穌從死里復活而結束,他徹底地戰勝了仇敵,為了全人類付上了生命的代價。

「基督徒們會把《荊棘冠冕》看成是一個提醒,告訴他們基督教是關於什麼的,」柏林說。

然而,這一舞台劇並非是為基督徒而創作的。《荊棘冠冕》的目標是贏得那些不來教會、對《聖經》故事也並不熟悉的人們。

柏林說,「非基督徒們也會欣賞《荊棘冠冕》的表演和戲劇性,也了解了耶穌一生的故事。」

斯蒂內特解釋,對非基督徒來說,「這個故事也講述了在經歷這一切時依然懷疑的多馬,最終在懷疑當中也得到了饒恕,找到了希望和目的」。

柏林說,《荊棘冠冕》的使命是和儘可能多的人分享十字架的故事以及神給我們的恩典。

觀看《荊棘冠冕》(The Thorn)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