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國際 |
贊比亞之旅:缺乏潔淨水源與孩子們的命運(1)

贊比亞之旅:缺乏潔淨水源與孩子們的命運(1)

編者按:受世界宣明會贊比亞分部(World Vision Zambia)的邀請,基督郵報與當地受惠於該機構清潔水、環境和個人衛生項目的村民們會面。本文是介紹3月22-28日旅程的第一部分。

(Bulanda) 2015?3?24

55歲的米拉·布姆巴(Mira Buumba)曾命懸一線。她在罹患腹瀉後病得非常嚴重。因為無法照顧自己也無法做家務,布姆巴的孫輩們不得不停課來照顧她。雪上加霜的是,她和家人都不知道她為何病得那麼厲害。他們直到最近才明白,生病的原因就是她家人和鄰居們每天都用來做飯、洗濯並飲用的水。

「她的照片會讓你目瞪口呆,」擔任嚮導和翻譯的世界宣明會贊比亞 (World Vision Zambia)的聯絡官柯林斯·卡姆巴(Collins Kaumba)如此描述布瑪之前的狀況。

而布姆巴女士並非唯一生病、感到不舒服的人,她的一個孫子因為飲用水問題曾罹患一種奇怪的眼部感染。

贊比亞南部哈茂都地區布蘭達村的村民們,尤其是布姆巴家人,過去曾從一個水壩和附近的池塘里取水。池塘是離他們最近的水源,也是狗和豬的水源。曾經有一次,一條狗就淹死在池塘里。但通常承擔打水任務的女孩子們,並沒有發現水裡這條死狗,直到狗的屍體開始腐爛變質。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走狗的屍體,然後繼續使用這一水源。對他們來說,另一水源在水壩那裡——而有人會在那裡捕魚,也在那裡解手。

但布蘭達村現在有了一個機井和水泵,2014年10月正式向村民開放。

布姆巴女士在水井前說:「我從來不敢想象自己會有未來,甚至不敢想象自己今天會站在這裡。因為我總是生病。現在他們帶來了這口井,他們開始從井裡喝水,我意識到一切都改變了。那讓我真正意識到,水才是問題所在。」

「從這井我們知道,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地說,我們有真正愛我們的朋友,」她在一個簡短的禱告之前說,「你們和我們一起來,奉耶穌的名禱告,求我們能繼續一同前行。」

(World Vision Zambia) · (Collins Kaumba) (Hamaudu) 2015?3?24?

在基督郵報3月探訪布蘭達村時,布姆巴女士將自己從死亡大門口返回的功勞歸功於世界宣明會贊比亞分部。基督郵報受該基督教非盈利組織的邀請在贊比亞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

世界宣明會成立於1950年,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孩子及其家庭、社區提供緊急援助、脫貧幫助和司法援助。世界宣明會在其網站上稱其「在將近100個國家開展工作,服務所有人,無論其宗教、種族、民族和性別如何」。

該組織1981年在贊比亞開展工作,將其工作聚焦於在一個區域內開展三個社區項目。至1995年,世界宣明會贊比亞分部啟動了「區域發展項目」(Development Programs,縮寫為ADP)。現在,ADP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9個,覆蓋29個區域,超過200萬人受惠,在健康、營養、教育、生活保障和經濟發展領域提供服務和培訓。

基督郵報記者與另一位記者、一位博客作家、一位以華盛頓為工作地的世界宣明會媒體關係經理和世界宣明會贊比亞分部員工在3月23日至27日一同拜訪了多個村莊和社區,了解潔淨水是如何改變其成員的生活。

基督郵報看到效果立竿見影的項目之一就是布姆巴女士所讚揚的世界宣明會稱之為WASH的項目(WASH是水、消毒、衛生的首字縮寫)。基於基督郵報在當地和當地居民訪談中的所見所聞,世界宣明會贊比亞分部其他項目的成功似乎很依賴於社區是否接受並應用WASH項目。

正如在布姆巴例子中看到的,村民們都在用不乾淨的水來洗澡、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他們飲用不乾淨的水使自己面臨腹瀉、傷寒、細菌性疾病的危險,對孩子的危害尤甚。

嬰兒死亡率是每1000出生兒中有70人死亡,贊比亞由此成為1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資料,該國每年有超過5000名兒童死於腹瀉,其他死因還有營養不良、艾滋病。UNICEF還報告說480萬人(占該國總人口的36%)無法得到潔淨水,而660萬人沒有乾淨的廁所——這問題同樣存在於學校之中。贊比亞總人口約為1450萬。

每天飲用不乾淨的水不僅僅讓人不適、生病、死亡,阻礙了孩子的教育和他們未來的發展,髒水也會殺死牲畜,這讓依靠種植業和畜牧業為生的村民生活雪上加霜。

布姆巴女士很感謝潔淨水所帶來的劇變,這讓她變得健康、家庭和整個布蘭達村也得到了改善。一位博客作家在採訪會上提問:「村民們對兒女和孫輩們有什麼希望?」,她聽後喜極而歌。

(Bulanda) 10

10多個孩子,坐在兩棵樹的樹蔭下,幾個男人們坐在他們右邊,女人們則坐左邊——這代表了居住在布姆巴所在村的10多個家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們很快和布姆巴女士一起開始唱起歌來,布姆巴站起來,展開雙臂,敞開歌喉。

「我們唱這首歌是為了表達我們看到口井時候的喜悅,」布姆巴女士在唱完歌后說,卡姆巴將她的通戈語(Tongo)翻譯出來,「我們確實在思考,並試着將其與過去的生活聯繫起來。我們看到了這機井,我們覺得自己有了一些力量,從我們開始用水的那一刻,我們不再受到腹瀉的折磨。」

她還說:「我們很激動,因為我們曾經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只要我們一拉肚子,這些孩子就不能上學,他們要留下來照顧我們。現在有了那口井,我們相信這些孩子就能有未來,也幫助我們有未來。」

這口井不僅僅讓布姆巴家人第一次品嘗到了潔淨水,為孩子能全勤上學提供機會,這口井也拉進了整個社區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