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男人圈」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男人圈」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對某些人——那些被忽視、被輕視或被不尊重的人來說——聽到「你一直都是對的」這句話,有一種深深的誘惑。這種誘惑與情慾無關,而是一種忠誠感,一種認同感。當有人終於理解你所經歷的,看見你所看到的,願意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時,那種情感紐帶就會產生。

這就像一個經典的「饑渴陷阱」,是一種誘餌。

但它提供的不是性,而是對受傷者更有力量的東西:道德證明。它以刺激性的引語、截圖、「火辣觀點」或半遮半掩的靈性帖文形式出現——足夠尖銳,讓人感覺被背叛、充滿義憤。這些「肯定」在說:「我站在你這邊。我看見他們對你做了什麼。我永遠不會那麼對你。」

想象這樣一個男人:他曾信任這個體系——教會、學校、媒體、科學。他曾全情投入,按規則行事。但當他開始提出真正的問題時,回應他的不是溝通,而是排斥。他不僅僅是被反對了,而是被貼上了「厭女症」、「種族主義者」、「反科學」的標籤。他沒有被辯論,而是被「取消」了。

然後他遇到一個人——一個播客主、作家或社交媒體上的聲音——說出了他一直壓抑在心裡的話。那一刻如久旱逢甘霖。你沒瘋。你不是問題所在。你一直都對。終於,他感到自己清醒了,被看見了,被證明了。

而這種被證明的感覺會轉化為忠誠。強烈的忠誠。曾經驅動他羞恥和被拒絕的熱情,如今變成了對「救他之人」的效忠。他開始忽視那人的缺點——品格缺陷、蹩腳的神學、虛偽。如果不能忽視,他就重新解讀這些問題:「他很真實。他不像那些虛偽、精緻卻拋棄了我的偽君子們。」

這人不再只是個聲音,而變成了一個「救贖者」。危險就在這裡悄然潛入。

我親眼看過這一幕反覆上演,特別是在「男人圈」中。我輔導過很多男性——其中不少是因為《當男人挺好》(It’s Good to Be a Man)這本書而聯繫我的。這些人並不是怨天尤人的失敗者,而是有充分理由渴望正義得以伸張的男人。

有些人被不公正地離婚——被違背婚約的妻子拋棄。有些人在該被牧養的時候,卻被教會誹謗、邊緣化。他們失去的不只是財富,還有他們最珍貴的東西:孩子們。而無論他們轉向何處,都是冷眼旁觀者,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所有的過錯——她的出軌、她的遺棄、她的謊言——都被歸咎於他們。

於是他們轉向互聯網。他們找到了一些不討厭他們的聲音,那些站在他們這邊的聲音。在被拒絕的荒原中,他們終於找到了一處綠洲——一個不羞辱他們的地方,而是理解他們的地方。有人終於說出那句:「你是對的。」

一開始,這確實有幫助。那種被肯定的感覺就像是一種力量,一種澄明透徹。就像有人在你被棍棒打了多年後,終於交給你一把劍。

但在很多情況下,那些為你鳴不平的人只會談論你遭遇了什麼——卻對你現在該做什麼隻字不提。全是怨懟,沒有堅韌。沒有建設的號召,沒有奮起的呼喚。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鳴不平然而成了牢籠。

你不再前進。你沉迷於「我是對的」的快感,而非追求聖潔。你開始圍繞自己的傷痛構建身份,而不是圍繞使命。你開始混淆「正確」與「公義」。你衡量生命的標準變成了你拆毀了多少,而不是你建立了多少。

這不是成長,而是腐爛。

真正的成熟——聖經所說的成熟——需要一些別的。它需要謙卑,以放下自我伸冤的權利,拿起一把鏟子。它需要勇氣,停止舔舐舊傷,開始打下新的根基。是的,被證明是好的。但如果那成了你生存的動力,你終將在荒漠中枯竭而死。

那麼,你如何避免陷入這種困境——靠「我曾經是對的」的餘溫活着,而不是行走在得勝的道路上呢?

首先,要時刻意識到你自己的罪。別人有錯,並不意味着你就是完全正確。被證明不等於被成聖。讓每一次的傷害成為一面鏡子,而不是一個擴音器。如果神藉着被拒絕來使你謙卑,就不要在另一端變得驕傲自大,從而浪費這份苦難。

其次,要抗拒沉溺於那些傷害過你的人之罪的誘惑。苦毒常常偽裝成「實話實說」,其實只是打着聖潔名義的報復。聖經並沒有因為你被不公對待就給你口出惡言的許可證。你可以承認別人的錯,但不要讓「正義」淪為「報復」。

第三,要從「你反對什麼」走向「你擁護什麼」。神不僅把我們從某些領域中救出來,也呼召我們進入某些領域。他賜我們新的土地去開墾,新的同伴去同行,新的使命值得我們為之流汗。不要耗費一生證明你是對,而是用你的生命展示「重生」意味着什麼。去建造吧。神喜悅從灰燼中帶出美麗。

你不只是一個受害者——或者說,你不必永遠是。是的,你曾被傷害,可能很深。但那不是你故事的終章。還有事要做。神在動工。靠着他的恩典,你不僅被呼召去倖存,更是被邀請去建造。

別忘了:神聽你的禱告,他信守他的應許。

詩人呼喊說:「耶和華啊,求你為我伸冤……」——這不是一個沉溺於苦毒的人在呼喊,而是一個決意在信心中繼續前行的人。

他接着說:

「至於我,卻要行事純全。求你救贖我,憐恤我!我的腳站在平坦地方,在眾會中我要稱頌耶和華」(詩篇26:11–12)

神會為你伸冤。你的責任是行事正直。神會掌管結果,你負責順服。

邁克爾·福斯特(Michael Foster)是東河教堂(East River Church)的牧師。他畢業於格林維爾長老會神學院,是《做個男人真好》(It’s Good to Be a Man)一書的合著者。他和妻子艾米麗(Emily)帶着八個孩子住在俄亥俄州巴達維亞的一個小農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