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當代七假神

當代七假神

對文明衰落這一複雜現象的研究,需要社會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其他學者通過各種理論和方法進行考察。這些學者研究經濟、政治、社會、環境、外部、周期性和技術動態。通過研究這種種因素,學者們的目標是理解導致文明衰落的多方面過程。然而,聖經對於文化失敗並最終被歷史拋棄的原因給出了一個更簡單的答案。

理解文明衰落

在其著作《毀滅的偶像》(Idols of Destruction)中,赫伯特·施洛斯伯格(Herbert Schlossberg)博士認為:

「與這些[學者們的]類比相反,聖經解釋社會終結時使用了審判的概念。它描繪了它們[文明]要麼順服於上帝,要麼反叛上帝……舊約描繪的以色列是一個邪惡的國家,完全配得上帝對其進行的審判。它對上帝的反叛伴隨着偶像崇拜,這種偶像崇拜使這個國家走向滅亡。先知何西阿說:『他們用金銀為自己製造偶像,以致被剪除』(何西阿書8:4)」。

「偶像崇拜在其更廣泛意義上應被理解為任何用受造物替換造物主的行為。人們也許是在崇拜自然、金錢、人類、權力、歷史或社會和政治制度,而不是創造這一切的上帝。新約作者特別認識到,這種關係不一定是明確的宗教崇拜;一個人可以把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放在他的價值金字塔頂端,而這就是他最終所侍奉的對象。這種侍奉的最終目標深刻影響了他的生活方式。當他周圍的社會也從上帝轉向偶像時,那就是一個偶像崇拜型社會,因此註定要走向滅亡。」 [1]

從聖經角度看社會衰退

上帝十誡中的第一條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埃及記20:3)。這條誡命並不是承認其他神的真實存在,而是在強調對唯一真神的排他性崇拜和奉獻。任何事物都不能在他之前,也不能成為人心中或生活中的首位。主應當得到至高無上的愛,因為他是至高無上的,配得至高無上的敬愛和服從。

16世紀的神學家和宗教改革者約翰·加爾文曾說:「人的心靈就像是偶像崇拜和迷信的倉庫;嚴重到如果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心思,他必定會離棄上帝,在自己的頭腦中鑄造一些偶像。」 [3]

這一深刻的觀察在今天尤其真實。長期受基督教教義塑造的西方世界,如今身處被許多人描述的後基督教時代。這一轉變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地轉向現代偶像,把信仰寄托在各種短暫且不可靠的構造,而非神的永恆真理上。隨着基督教基礎價值被拋棄,那曾引導西方經歷數世紀深刻道德和文化發展的光芒也日漸黯淡。這種情況挑戰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最深的信仰來源,以及我們最終忠誠的真正本質。

現代社會的偶像

請考慮當今社會中這些七個普遍存在的偶像。人們往往優先考慮這幾個偶像,將它們放在屬靈價值之上。雖然這幾個確實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他人可能會根據他們的觀點提出其他有影響力的偶像力量。然而,這七個在西方文化中似乎最為突出,其他可能提到的偶像很可能歸屬於這些類別之一。

人文主義

定義和信仰:

人文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注重人類理性、倫理和正義,而不顧及神聖。這種世界觀倡導理性、科學發現和以人為本道德的優越性。雖然人文主義大多是世俗的,但有時也可能與宗教信仰結合,但其方法仍然是以人為中心,否認神的主權和力量。

對社會的影響:

進步派基督教是人文主義與宗教,具體而言就是其與基督教結合的一個很好例子。一般來說,進步派基督徒認為聖經只是歷史和道德著作的集合,而不是全能者無誤和無謬的聖言。他們在解釋聖經時通常優先考慮當代人類經驗和理性思考,淡化並重新解釋聖經中宣揚上帝主權和神跡能力的部分。

與之對比的是,聖經世界觀強調上帝的權威和他無與倫比的能力——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它強調聖經是無誤的真理標準,所有的真理主張都應以此為衡量標準。雖然人類是按照上帝形象創造的,具有無價的價值和尊嚴,但人類在每個層面上都是墮落和破碎的,在罪中靈性死亡,迫切需要因基督而來的救贖。人類能力有限,而上帝能力無限。這種觀點鼓勵個人拒絕依賴自己的錯誤推理,承認即使人類智力再高,也因罪而缺陷嚴重,因此不是辨別真理的最終來源。相反,真正的人類福祉和道德責任根植於通過祈禱和聖經指引與全知上帝的個人關係,並遵守他的誡命。

聖經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6)。

破壞性的例子:

人文主義觀點最具破壞性的例子可能是他們通過墮胎實踐倡導所謂的生育權利。他們鼓吹個人自主權、身體完整性和性別平等的原則,以此提出論據,主張女性應有權決定自己的身體,不受國家或宗教影響。人文主義者強調墮胎對女性健康和社會經濟穩定的重要性,拒絕基於聖經教義的宗教反對意見。相反,他們相信道德決定應完全基於理性考慮。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從受孕那一刻起人類生命具有內在價值的神聖主張,並質疑只有上帝掌握生命和死亡鑰匙這一論斷。

夏娃是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她相信了世俗的論點:「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5)。換句話說,她認為她可以在沒有上帝或真正宗教的情況下獲得智慧並度過自己的人生。夏娃是第一個屈服於自我崇拜的人,亞當很快也在同樣的錯誤中跟隨了她。人類已知的每一種痛苦——身體的、情感的、社會的和靈性的——都源於亞當和夏娃的這一最初行為,他們選擇相信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承認上帝和他仁慈的指引。

不幸的是,人文主義是當今一個可怕而致命的偶像。

施洛斯伯格寫道:「當一個人開始依靠自己分辨神學時,他就不太可能懷疑存在着比他自己行為標準更嚴格的標準,或者一位正義的審判者正在觀察他的行為。」【2】

歷史主義

起源和發展:

歷史主義是一種信仰,認為歷史有一個可辨識的方向,並且事件是按照特定模式和邏輯展開。歷史主義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認為歷史事件、文化和價值觀是其所在時代的產物,由獨特的背景和過程所塑造。

18至19世紀的哲學家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深刻影響了歷史主義,他的歷史哲學認為歷史是一個辯證過程,世界精神(Geist)的展開最終導致人類自由的實現。

歷史主義繼續強烈影響着今天的各種意識形態和運動。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通過其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根植於歷史主義。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歷史通過階級鬥爭的逐級推進,最終通往一個無階級社會。這種觀點認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遵循基於物質條件和階級關係之間可預測而又不可避免的路徑。

雖然馬克思主義並非主導意識形態,但在美國,特別是在學術、文化和政治領域,仍然具有影響力。在大學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課程中盛行,影響了對文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批判方法。在文化上,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反映在各種媒體、藝術和文學中。在政治上,一些進步運動和左翼政客借鑑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經濟正義、勞動權利和財富再分配。關於收入不平等、勞動權利和經濟政策的辯論經常被控制在對資本主義結構進行批評的馬克思主義中。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討論社會和經濟問題時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潛流。

然而,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馬克思主義對階級鬥爭和經濟條件作為社會變革主要驅動力的關注反映了歷史主義的觀點,認為歷史通過不可阻擋的階段進展。這與聖經的教導形成對比,聖經認為人類本性是天生有罪的,真正的轉變只能通過在耶穌基督里的屬靈更新(羅馬書3:23;哥林多後書5:17)來實現,而不是通過社會或經濟重組。雖然馬克思主義受歷史主義影響,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和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聖經認可私有財產的合法性,並強調負責任的管理和慷慨(出埃及記20:15;提摩太前書6:17-19)。此外,馬克思主義設想通過國家控制的經濟和社會體系來實現平等,這是對社會決定性進步的歷史主義信念。相反,聖經支持用有限政府維護秩序和正義,發出防範過度權力的警告,並提倡個人責任和慈善(羅馬書13:1-7;彌迦書6:8)。最後,儘管馬克思主義對經濟條件的物質主義關注與歷史主義觀點一致,但聖經優先考慮的是精神財富而非物質財產,教導追求物質財富可能使人遠離上帝(馬太福音6:19-21;提摩太前書6:10)。

LGBT 權利運動:

LGBT權利運動也可以通過歷史主義的視角來看待。同性婚姻在許多國家的合法化、對跨性別權利認可的提升以及對多樣化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廣泛社會接受被認為是朝向包容性和人權不可避免歷史進程中的里程碑。

在2020年,Netflix 推出了一部名為《美國小姐》(Miss Americana)的紀錄片。在影片中,超級明星泰勒·斯威夫特討論了她決定公開支持LGBT問題,儘管她的管理團隊和父親對可能的反彈和對她歌唱事業的風險表示擔憂。斯威夫特熱情地堅持支持LGBT運動,表達了她希望「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的願望。

當LGBT權利活動家和支持者使用這一經常重複的短語時,他們正在借鑑歷史主義的觀點,認為歷史向着正義、平等和更大自由的方向發展。這一說法暗示支持LGBT權利是這一不可避免進程的一部分,而那些反對這些權利的人將像過去反對民權或女性選舉權一樣被後代否定。然而,儘管進步派基督教的假先知(牧師)否認,聖經卻教導上帝將審判無節制的性罪——一男一女婚姻之外的性行為。那些性行為純潔的人可能會遭受人的錯誤判斷,但最終是上帝將審判性不道德者並獎勵義人。

環保運動:

甚至當前的環保運動也融入了歷史主義的思維,將氣候變化危機框定為工業化和環境退化歷史軌跡的一部分。向綠色能源和其他環保做法的轉變被視為對歷史宿命的回應。然而,有大量證據表明,環保運動議程的許多目標可能弊大於利。

歷史主義是群眾所崇拜的一個邪惡偶像——一個忽視上帝在歷史中神意的偶像。這侮辱上帝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掌控。正如有人所說:「歷史是神的故事」,這絕對是事實。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上帝感到意外。歷史上的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個神聖指引計劃的一部分。

因此,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興起,LGBT運動,還是環保運動,聖經教導真正的平等、正義和地球資源的管理必須與上帝不變的話語一致,而不是迎合那路歷史必然性的欺騙性敘述。如果人們真的想「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他們應該站在上帝一邊。那些與上帝啟示不一致的事物將被他審判,實踐這些事物的人也將被審判。

上帝在歷史上沒有對手。歷史完全屬於他。主在聖經中宣告:「你們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 (以賽亞書46:9-10)。

進化科學

普及性和接受度:

進化科學關於人類起源的探討在當今非常普及並廣泛被接受。它是全球各大學和學院所教授生物科學的核心。大量研究經費被分配給進化研究,許多同行評審的期刊定期發表該領域的結論。教育標準,比如美國的下一代科學標準(NGSS)將進化作為K-12教育的基本概念。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和國家科學院(NAS)在內的頭面科學組織都將進化視為理解地球生命的重要框架。

已故的密歇根州立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家約翰·N·摩爾(John N. Moore)博士曾寫到進化思維的廣泛採用:

「今天,進化思維在每一個主要的人類知識學科中被無可爭議地採用。這種狀況與查爾斯·達爾文在1831年開始其著名的小獵犬號環球航行時的『知識氣候』完全相反。當時關於起源的主要信仰是傾向於特殊創造」。

「現代合成的『進化理論』(新達爾文主義的修正版本,而新達爾文主義本身則是達爾文主義的修正版本)在經濟學、心理學、教育學、神學、哲學、美國歷史、政治科學、文學和科學中被無可爭議地採用。對這一『占據』如此廣泛知識分子頭腦的情況進行坦率檢查,揭示出『大進化』(從阿米巴蟲到人類)完全沒有任何觀察基礎,這種『占據』顯得更加巨大。」【4】

進化的影響:

在他的書《創作/進化問答》(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Creation/Evolution)的最後一章中,摩爾詳細展示了進化如何深刻影響了他提到的每一個主要知識學科。摩爾繼續解釋了為什麼起源問題如此重要。他說:

「從根本上說,創造與進化爭議所涉及的問題是一個屬靈問題。個人是否與上帝造物主——作為救贖者和救主的耶穌基督有正確的關係?因為如果耶穌基督沒有被個人親自認作主、主人和萬物的創造者,那麼進化(從阿米巴蟲到人類)就是唯一的基本替代品。

「科學作為一種知識追求的起源,源自於那些相信上帝是造物主的人,如開普勒、牛頓、克拉克·麥克斯韋等」。

「如果人類不是上帝的特殊創造,那麼動物起源是唯一合乎邏輯的選擇。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暗示上帝選擇了一些類人猿,一些接近人類的生物,並向其吹入生命的氣息。對上帝而言,一切皆有可能,他向地上的塵土吹入了生命的氣息。自然主義的無神論者不會接受上帝,所以他們必須相信人類『進化』。」【5】

換句話說,摩爾正確地認為,無神論從邏輯上說是進化科學的發現和倡導的結果。

有神進化論?

一些人反對這一主張,指出如今許多人自稱為有神進化論者。有神進化論者認為,上帝使用進化過程創造了宇宙、地球和各種生命形式。

幾年前,《種子雜誌》(Seed Magazine)一位記者讀到一篇我寫進化的文章,並請求採訪。在採訪中,她問到,如果進化被證明是真的,許多科學家堅稱如此,一個好基督徒應該如何回應。【6】

我回答說,無論有多少科學家聲稱進化理論已被科學證明,這都是不可能的,並且永遠不可能科學地證明進化理論。聲稱進化已被科學證明的科學家是在傳播錯誤的教義。進化過程太緩慢,無法在人類時間範圍內測量。觀察一種有機體轉變為更高形式的有機體可能需要數百萬年,這超出了經驗科學的範疇。儘管今天有證據表明物種內存在小的變異,但沒有辦法確鑿證明這些變化最終會導致不同和更高的種類。

此外,我告訴她,進化對任何認真對待自己信仰的基督徒來說都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困難。嚴格定義下,進化既不科學,也不是好的神學。聖經中的上帝不是一個隨機、混亂、偶然組合、自然選擇並讓適者生存的上帝——這些是進化的核心教義。上帝對他創造的一切擁有主權。進化從定義上否認了這一主權,並否定了上帝在耶穌基督里的全部工作,從創造到完成。未能認識到這一點的神職人員和教會領袖最終會傳遞一個隨機而又不確定的福音。通過將進化作為他們信仰的一部分,他們無意中將人們從一個有創造目的的上帝引向一個依靠偶然機會的神。

進化的危害:

進化科學可能是現代最受歡迎的偶像。它承諾更好地理解人類,但卻苦澀地背叛了它的追隨者。通過提倡一種排除上帝的自然主義世界觀,進化促成了道德相對主義,削弱了人類體驗真正團結的能力。如果沒有對神聖創造的信仰,就算人類生命的神聖性,也照樣被削弱。如果人類只是隨機過程和自然選擇的產物,而不是具有內在尊嚴和目的、按照上帝形象獨特創造的生命,那麼人類價值和道德標準的基礎是什麼?只是某個動物的思想優於其他動物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願上帝幫助我們!

從進化科學中產生的社會概念無疑與有害的意識形態有關,如社會達爾文主義,它將「適者生存」的概念應用於人類社會,為優生學、種族主義和不平等辯護。

經文說:「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25)。

進化科學之神是一個多麼殘酷無情的神啊。

[1] Herbert Schlossberg,《毀滅的偶像》(納什維爾,卡姆登,紐約:Thomas Nelson Publishers,1983年),第6頁。

[2] 同上,第40頁。

[3] Brainy Quote,「John Calvin Quotes」,BrainyQuote,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john_calvin_182879(訪問日期:2024年6月20日)。

[4] John N. Moore,《創作/進化問題和答案》(大急流城:貝克書屋,1978年),第82頁。

[5] 同上,第91-92頁。

[6] Mark Creech,「《種子雜誌》關於『神職人員信件項目』的報道,」Crosswalk,2006年4月4日,https://www.crosswalk.com/church/pastors-or-leadership/seed-magazine-writes-about-the-clergy-letter-project-1386980.html(訪問日期:2024年6月21日)。

馬克·克里奇牧師是北卡羅來納州基督教行動聯盟(Christian Action League of North Carolina, Inc.)的執行總幹事。在擔任這一職務之前,他曾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五個不同的南浸信會教會和紐約州北部的一個獨立浸信會教會服務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