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在一個被感覺掌控的社會,人類可以興盛嗎?

在一個被感覺掌控的社會,人類可以興盛嗎?

社會演變到現在,「什麼是美好生活的最佳判斷標準」這個問題已經被歸結為一點:感覺。在那些人們渴望感覺良好的時刻,可以讓他們感覺良好的事情,被接納為是有益的生活倫理。如果那意味着吸毒,那麼就做吧。如果是擁有多個性伴侶或者同性伴侶,那麼就做吧。如果是攝取大量食物、媒體或者其他任何製造這種興奮的東西,那麼就做吧。「及時行樂萬歲」是我們的口頭禪,但也是我們的瘋狂。

對於一個受自然唯物主義驅使並且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這不是什麼令人震驚的事情。我們只不過是尋求下一次充電的機器,只不過是尋求清倉大甩賣的消費者。我們尋找的東西我們得到了。然而,真正令人震驚的是,人類為了走到現在到底放棄了什麼。

眾所周知,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為了獲得想要的東西,你必須拿什麼東西來交換。由於我們對及時行樂和美好生活的貪慾,我們從來不相信這筆交易不划算,否則我們就是瘋了。為什麼我們要深入一個兔子洞,明明知道洞底的東西不是我們想要的?然而,我們去獲得占有它,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已經放棄了可以讓我們快樂的那件事。C.S.路易斯稱這筆交易為「魔術師的交易」(magician's bargain)。放棄你需要的,去得到你想要的,但一旦你擁有了想要的東西,你無法按照原本的意圖去使用它了,因為你為了得到它已經出賣了一些東西。問題不再是「它管用過嗎」,而是「他現在如何才能管用?」

我們的社會所出賣的,是「人類繁榮興旺並非通過自我滿足」這一信念。我們拋棄了「感覺做僕人很美好,成為主人卻很恐怖」的常識。我們重新調整它,把它粉飾為某種我們認為更高貴的東西。這一尼采哲學式的價值重估已接近完成。只不過這種對人類的新概念比那古老的異教更糟糕。它沒有任何真理、良善和美德的客觀依據。我們只是被本能和感覺掌控,我們沒有更高尚的理由為我們的行為辯護,也因此那些動機常常被視為權威。

似乎一切都完了,但隨着那每一輪價值重估,一種縈繞人們心頭的認識在建立起來。很多世俗的人和信仰的人,所設想和所過的生活,是如此沒有滿足感,以至於要通過逃離我們才能避免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在這種環境中沒有興盛起來?」如果那被採納、被宣揚的社會、道德、政治和宗教環境是當前可能的最好生活方式,那為什麼這麼多人犯罪?為什麼他們不興盛起來?一種被感覺掌控的生活難道不意味着會產生更高的人類繁榮嗎?

答案很簡單。就像一台汽油機使用一種特定類型的燃料時運轉得最好,人類作為一種特定類型的存在,過一種特定類型的生活時才會發展得最好。人類的繁榮興盛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可以達到,一個被感覺統治和掌控的社會做不到這點。然而,這種對感覺的認知的轉變,其真正不正常的地方在於,感覺漸漸進入了客觀價值的領域。這種破壞性的環境不再受到譴責,人們只是對它溫和地眨眨眼,就好像整個環境是中性的。而那些質問這一「幻想世界」的人,被貼上狂熱分子和基要分子的標籤,被告知去其他地方宣傳他們耶利米式的廣告。

我們社會的唯一希望是,我們從這一死亡螺旋中掙脫。但是,要掙脫當前的軌道,悔改是必需的。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當前的方式會把我們帶向人類毀滅,而不是人類的繁榮。然而,每位優雅的社交名流都知道的一件事情是,如果在這片陰霾中有什麼是清晰的,那就是對悔改的毫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