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扼殺基督教學校的13個關鍵問題(第一部分)

扼殺基督教學校的13個關鍵問題(第一部分)

出發點總是好的。熱情也很高漲。創設一個「籌備委員會」似乎並沒什麼問題。那為什麼基督教學校總會遇到嚴重的問題,並常常不得善終呢?

當我還是個主日學校的學生時,我們總在唱「聰明的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這是依據馬太福音7章24-27節和路加福音6章46-49節的寓言所改編的歌曲。我也學到了箴言16章3節:「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雖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為什麼有時剛剛有了些進展就半途而廢了呢?

問題#1——「學校董事會太軟弱」

「籌辦委員會」變成「學校董事會」並不罕見。雖然籌委會可能很有熱忱,工作也很努力,但他們未必擁有集體運營「非盈利」組織的天賦。參考這裡這裡這裡。樂觀和勤奮當然必不可缺,但智慧和商業悟性也對成功至關重要!

問題#2——「沒有現實可行的計劃」

等等,這可是個學校,需要一定的場地,要僱傭教師、要讓學生來報名。然後才能開始運作。這看上去很簡單,但「宗旨」、「目標」、「重點領域」「主動性」和「要採取的行動」都是什麼呢?關注這些問題能有助於避免迷惑、早期分歧和可能的失敗。一個勾勒最初五年發展的「戰略規劃」所能發揮的作用可能遠超預期。

問題#3——「準備不足的教工隊伍以及輔助人員」

由於計劃不周,預算常常「吃緊」,那麼人員僱傭問題就集中在了那些需要工作的人以及校方能儘可能低地支付工資這問題上。當然,偶爾確實會發現那些待雕琢的「璞玉」或不怎麼需要錢的人,但這都很罕見。然而,常態就是還沒有完成大學學業的人就出現在了教室里,輔助人員則缺乏必要的技能。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太多情況下,產品與投入成正比。整體表現的差勁並不會刺激教學機構品質的成長。

幾年前,我採訪了一個基督教學院主管財務的副主席,他是個來自華爾街的風險投資者,這人倒是有什麼說什麼:「要是你能花兩萬美元僱到一個老師,那就別再在他身上多花一分錢。」

當時我正在尋找一個成功運作基督教學校的建議,結果卻找到這種「胡說八道」。

問題#4——「低學術期待以及可疑的成就」

兩天前我遇到一個基督教高中當了六年老師的人。當我將他推薦給委員會時,他反覆地反對使用「大學預備科」、「學術規範」這樣的詞語。

這所學校,還有其他人都說:「這些孩子都是神的孩子,我們有責任為他們提供教育。」

是的,但那指的是什麼教育呢?

當然,這種信念不會包含什麼「宗旨」或者要達成什麼可測量的「目標」。基本上來說,這跟我在官辦學校找到的所謂「社會提升」並沒有多大區別。

為了進一步表明這點,我還因為自己在教室里的用詞而被批評,因為我使用了那些「詰屈聱牙」的大詞彙,用這些詞是由於我對學生都有很高的期望,通常情況下這些詞彙的確很冷僻。實際上我還鼓勵學生在不理解我所說詞語時舉手提問,我也會立刻給出解答。隨着學習深入之後,我發現學生們也在文章里使用這些詞彙時我會很興奮。

上面我提到的所有內容都來自我自己的經歷。事實上,不僅僅是我提及的每個問題,甚至在我列舉出的每個例子上都能貼出具體學校的名字。雖然說起來很沮喪,但這是從13個機構里得到的經驗,有一般學校也有大學。真希望這種例子就到此為止吧,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