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父母的痛苦:當孩子變壞時該怎麼辦

父母的痛苦:當孩子變壞時該怎麼辦

第二世紀中期,希臘詩人Babrius寫了一篇伊索式的寓言,說明沒有一種外部的的傷痛比自己家庭成員所帶來的傷痛更劇烈。

在森林深處,一個伐木工人正在砍伐一棵高大的老松樹。每砍一下,這棵大樹就顫慄一下,並咒罵這使它的一邊變成碎片的無情的硬鋼。

這是一棵堅韌的老樹。過一會,為了撬開樹幹,伐木工人將一個大的、木質的楔子插入切口。他使勁地向楔子用勁;處於巨大的鋸拉和撕裂中,高貴的松樹搖搖欲墜,衝倒在地上,它在呻吟。

「我怎麼能責怪斧頭呢,它不是我的同類,就像這個頑皮的楔子,哪個是我的兄弟呢?」

當我作為一個牧師服侍的時候,我了解到喪子的父母的難以置信的悲痛。他們告訴我沒有任何悲痛可以與這相比。雖然我分擔過這種傷痛,我相信有一種痛苦類似這種傷痛----把孩子養大後,孩子變壞了。

這些父母經歷了痛苦的自我反省。他們自問:「我們哪裡走錯了?我們做過什麼?我們沒做什麼?我們努力做個好父母。我們愛我們的孩子。但是事情的結果並不按我們計劃的那樣。」

就算這樣,大部分的孩子以錯誤的路徑結束而到達那裡,因為他們的父母使他們失敗。可能是父母太忙了,過着不穩定的生活。或者他們被工作或事業吸引,忽視了給孩子恰當的關注。有時候孩子變壞,是因為父母沒有教導好他們。沒有經歷過嚴厲的懲罰的孩子註定要遇到麻煩。缺乏父母親情關懷的孩子表現出各種形式的叛逆和反社會的行為。

但有這樣一種處境,父母做着正確的事,但是他們卻失去了孩子。聖經記錄了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在錯誤的軌道上結束了,但這不是父母的錯。

有亞當和夏娃。他們的天父是充滿智慧的,並愛他們。神給了他們完美的環境去生活。神給他們提供指引。他們仍然忽視並拒絕神的命令,徑直向前走向罪惡。

想到約瑟,聖經中的約瑟就像基督一樣受人尊敬。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人,被一個不完美的父親雅各撫養。他的哥哥完全是惡棍。約瑟成長為好人,他的哥哥就不那麼良善。

撒母耳,以色列偉大的先知,一個毫無缺點的人,撫養了孩子,孩子最後成為壞人,但是他從未為他們的行為而被控告。

耶穌說過浪子回頭的故事,浪子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財產,為了過放蕩不羈的生活,離開了家。這個給他的孩子在合適的年齡自由做決定的父親,從來沒有被控告不當的撫養孩子。事實上,這個故事表達了恰恰相反的一面:父親的處理方式在對待兒子方面是示範性的。

可悲的是,不管父母怎樣,孩子都可能變得墮落。這不意味着父母在撫養孩子的時候可以不勤勉。他們每次都應當努力去使家庭成為優先教育孩子的地方。孩子應當被管教,被愛,被給予適當的關注。不然,這就是殘酷的事實:我們無法保證孩子成為一個好的、負責任的人。

有人可能很快就會不同意,指向箴言書22章6節:「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然而,這節箴言從不意味着被絕對化,僅僅是表達事情可能發生的可能性。

雷長馬省(Earl Radmacher)博士提供了關於這篇經文的正確解釋。他寫到:「有人把這句話『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當作許諾。他們相信這是個保證,適當的父母管教會帶來孩子的拯救。然而箴言是現在大概的原則,不是許諾。這一節經文給了父母一個保證,就是孩子童年所學的功課能夠影響孩子一生。他們的孩子是否學習順服神的旨意,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或她自己的選擇。但是在孩子童年的關鍵階段,家庭為主的教導將不會消失。」

換句話說,每個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去選擇或是拒絕父母的遺產。總之,由他們決定。雖然如此,對於這些很小心地用聖經方法來訓練孩子的父母,有一個保證就是教給孩子的一切將會永遠伴隨孩子,或者如果當他們的孩子拋棄這些的時候,這將會在他們心裡持續地呼召他們回家。

沒有一種疼痛如父母看着孩子在生活中變得搖擺不定一樣痛苦。然而,原因不總是父母的錯。一些父母不需要為他們不能控制的事情而負責任。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主意,並且最終為他們的行為向神負責。因此,他們應該在最誠心的禱告中將孩子交給神。另外,他們應該放心,因為對於他們的悲傷,上帝感同身受。上帝,天父,感覺到了這個「頑皮的楔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