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西方反基督教潮流的興起

西方反基督教潮流的興起

「現在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就是基督教將從誕生聖經的核心區域內消失。」一份由公民(Civitas)智庫撰寫的報告在論及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受迫害情況時如此表示。同樣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有人也想讓基督教在西方徹底消失。

公民智庫的這份報告標題為《基督教恐懼症》(Christianophobia)。根據英國的《每日電訊報》的引述,該報告強調一些專制政權擔心基督教是「西方的信條」,會被用來顛覆他們的統治。

基督教是「西方的信條」嗎?時下「西方的信條」可都是後基督教的,而且越來越反基督教。很難給以自拍為時尚符號的文化貼上基督教的標籤,更何況自拍被萬眾崇拜,而濫交則是自拍文化的核心聖事(現代人正用神給他們的創造力把性和自拍用一場快活之後給自己拍個照片的方式聯繫起來),以聖經原則建立的家庭都快成了博物館裡的稀有古董了,拿未出生的孩子進行血祭倒屢見不鮮。

事實上,正如對言論和意見表達自由進行日益增強壓制的趨勢所展示的那樣,西方文化正打算徹底擺脫來自基督教和聖經的那些喋喋不休的聲音。

一些國家用暴力鎮壓基督徒、打擊他們的信仰和傳遞的信息。當下的西方文化則用自己的方式試圖讓真正的教會閉嘴。這有一個特定的順序,在近幾年中正加速運行。

這環環相扣的反應是先進行醜化,再邊緣化,隨後進行誹謗,然後是妖魔化,繼而使之有罪,最後則是徹底滅絕。

讓一個人、一個機構、一個運動潮流或者一種觀念名譽受損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用漫畫來醜化它,讓其中的人物形象變得像喜劇小丑一樣荒誕不經。有些這樣的漫畫作品手法確實不錯,看上去也挺可愛,就像那些劇院戲單上或紐約小熟食店牆外的那種。

其他形式的醜化也會從渲泄、憤怒和仇恨而來--就像華盛頓郵報上赫布洛克(Herblock)當初畫尼克松那樣(赫布洛克最充滿惡意的作品應該是描繪剛剛成為基督徒的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的漫畫),或者以種族主義者醜化巴拉克·奧巴馬的方式進行。

這種荒誕不經的醜化是讓被醜化者看上去像小丑一樣,讓觀眾覺得那個被醜化者只是個裝模作樣的傻瓜,而不該被認真對待,或者乾脆認為被醜化者本來就是個危險的怪物,正如接下來您將看到的那樣。

寫篇主題與電影史相關的博士論文一定很有意思,內容可以研究下電影對教會、神職人員形象的塑造,如何從原來那種服務他人的高尚人物形象,變成了現有的臉譜化模式:手上敲着聖經、腦子裡只想着如何盤剝人的偽君子和傻瓜。

在公眾觀念中被醜化為不嚴肅、荒唐的事情,很容易就被邊緣化了。

1960年代,我在一家大型報社當記者,當時我就見證了邊緣化時代的開始。現在已經成為現行秩序一部分的那群反當時現行秩序的人,大肆貶低聖經和基督教的重要性。從那時開始,對基督教的邊緣化不斷成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而教會被隔絕到一個不斷變大變厚的「隔離牆」之後,這牆肇始的原因在於:一個政權試圖創造屬於自己的宗教秩序,或者說,不信神的政策將使之扼殺教會。

邊緣化之後就是誹謗了。誹謗就是造謠,讓人聲名掃地。其目標就是讓受眾對被誹謗者、運動、機構和觀念不再像以往那麼尊敬。

邊緣化說:那個人、運動、機構、觀念,應該在文化中只扮演一個渺小、外圍性的角色。不過誹謗則說,被誹謗者就根本不應該有任何地位。被誹謗者對重要的社會交流沒有任何貢獻,甚至不該成為文化分野中的一部分。

好了,現在危險不斷增加,迫害的可能性也呼之欲出了。一開始只是被醜化、邊緣化、誹謗,現在開始被妖魔化了。那令人討厭的人、運動、機構、觀念不是僅僅被批評嘲諷,而變得讓人恐懼。這是文化中的害群之馬,隨時準備陷害、攻擊那些昂首前行的高尚無比的文明建築師和自由捍衛者。

當下娛樂業、媒體、學院和政府等「現成秩序」中的輿論製造者們讓全國意識到了這些妖魔、惡棍的存在。現在暫時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動用全副武裝的軍隊把這群妖魔惡棍從大街上清除出去。不過,文化領域的「特警部隊」正隨時待命。

在妖魔化之後,定罪也就隨之而來了。編訂新法律以重新定義婚姻,或者讓良心自由、被認為「有罪」階級內部的行為也變成犯罪,突然之間,「確切無疑的罪證」也準備好了。司法訴訟激起了文化輿論衛道士們的憤怒。這邊是福來雞(Chick-Fil-A),那裡是好必來公司(Hobby Lobby),這裡一個牧師不願意主持同性戀婚禮,那邊信基督的蛋糕師按照信仰不替同性戀婚禮做蛋糕,基督徒開的B&B旅館居然不讓同性戀伴侶過夜。

定罪完成,順理成章就該進行滅絕了。為了更偉大的善,那些冒犯者們必須被消滅。在世界上某些地方,滅絕的形式比較露骨:絞刑、毒氣室、砍頭。隨便什麼辦法,反正消滅他們就是了。

在文明開化的美利堅,滅絕用的是另一種方式。炒掉那些不「政治正確」、與現存秩序意見不一致的公司領導人。把他們從董事會中解僱、在媒體上肆意抨擊。只要不見血就行,輕鬆就處理掉他們就是了。

教會必須準備好。教會也必須在盼望中安息,就像早年被羅馬帝國壓迫時的教會一樣,在地下洞窟中的準備,乃是為了將來公眾廣場上完成更大的事工。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