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政府對縮小教育落差無能為力 宗教學校大獲成功
政府政策不起作用,而基督教學校卻總能達到預期效果,減少教育中的成績落差,據威廉·傑恩斯(William Jeynes)發布的研究介紹,傑恩斯是普林斯頓威瑟斯龐研究所(Witherspo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教授。
白人和非洲裔學生之間存在的教育差距被正式稱為成績落差。這強調了與種族相關的學習成績之間的明顯差異,這一差異表現在考試分數、畢業率和大學入學率上。
傑恩斯在7月發布的《教育與城市社會》(Education & Urban Society)指出一些因素,諸如信仰和家庭動力,幫助縮小了這一差距,特別指出「有色兒童中的宗教信仰在縮小成績落差上有着相當大的影響」。
「基督教學校的成績落差比公立學校小25%,強調生活、目的和自律可能是部分的原因,」傑恩斯發現。
2013年,基督教郵報報道,傑恩斯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優於公立學校和特許學校。
上周五,基督郵報聯繫了傑恩斯進行詢問,這種結果是不是評論家有時聲稱的,基督教學校採用「拔尖」的錄取方式,招收了最優秀的學生。
「拔尖錄取並不像以前一樣是那麼重要的因素,」傑恩斯稱。「家長多次選擇在家教育,有的家長曾送孩子去教區學校,現在紛紛選擇在家教育。」
傑恩斯指出,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在衰退,更為激烈地爭奪學生,並補充說,「他們能夠拒之門外的學生不多」。
傑恩斯說,通常當人們想到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時,他們認為是「私立精英學校」,但他指出,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學生家長的平均收入只比公立學校的家長高18%。
他說,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錄取貧困學生。
「有傳福音的渴望,」傑恩斯說。「他們確實在追求低收入和弱勢的學生。人口統計數據在發生變化,他們想要保持同步。」
在《擇校的未來》(The Future of School Choice)一書中,保羅·彼得森(Paul Peterson)呼應一些相同的意見,並指出,學校少數族群收益的答案「當然不是錢」。彼得森指出,當黑人學生轉到私立學校時,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因為一些因素,諸如更小的班級規模,家長更多的參與,課程設置,以及較少的課堂和種族衝突。
這也是傑恩斯所指出的。他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容易感覺到老師關心他們」。
「種族對立要少得多,」他表示。「團伙並不普遍存在。所有這些可變因素都很重要。如果學生擔心會挨打,就不會做得很好。」
保羅·彼得森在《教育落差》(The Education Gap)中重申這一消息,但也指出,當非裔美國學生上宗教私立學校,其連鎖反應遠超過單純的學生學術表現,也會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自我形象,並且上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會變得具有宗教觀察力。
「我們對政府有太多期望,」傑恩斯說。「政府可以把一些事做好,但顯然減少成績落差並不是其中之一。也許我們都期待政府能像超人一樣。」
「這項研究結果肯定是精神食糧,考慮到半個世紀以來,這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政府特別竭力消除成績落差,」他補充道。
傑恩斯沒有說,儘管政府投入了十億美元,卻在減少成績落差上沒有絲毫改變,這實在令人沮喪。「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真正的解決方案並不需要很多錢,」傑恩斯說。
傑恩斯贊同更多的擇校機會,並附上提醒,他認為,這對宗教學校取得來自政府的自主權極為重要。「我已經做了一些關於以信仰為基礎的學校的研究,在歐洲政府支持這些學校。他們有很多擇校機會,但政府的參與稀釋那些宗教學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