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文化 |
《飢餓遊戲》強調無神世界的墮落,還是榮耀暴力?

《飢餓遊戲》強調無神世界的墮落,還是榮耀暴力?

隨着電影《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的上映,粉絲們被帶到電影的故事情節和傳達的福音信息兩條平行線之間。儘管作者努力強調過歸榮耀於暴力的危險,有些評論家因其太暴力已經摒棄了這個故事。

「飢餓遊戲」三部曲由美國小說家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所著,聲稱是面向13歲以上的讀者。報道稱作者打算視其為對戰爭和暴力的恐怖的評論,以及對戰爭暴力對人們和社會的消極影響的評論。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時間設定在大災難後的北美洲,一個在廢墟上建立起「施惠國」(Panem)中,在這裡年輕人被迫參與到殘酷的遊戲中,他們必須互相殘殺,直至最後一人倖存。

50歲的科林斯說,她是在瀏覽電視頻道發現流血和競爭主題真人電視節目占有青少年市場後,決定寫「飢餓遊戲」系列。

「一天晚上我坐在那裡瀏覽電視頻道,一個頻道上一組年輕人正在競爭,我不知道為了什麼,或者是錢?下一個頻道,一組年輕人在真實的戰爭中戰鬥。我很疲憊,在令人不安當中視線變得模糊,我思索着這個故事,」科林斯分享。

「如果有真實生活的悲劇(在電視上),你不應該想你自己只是一名觀眾,因為屏幕上是真實的人,當廣告開始後他們也不會走開,」這位作者告訴瑞金大學(Regent University)的每日跑步在線(The Daily Runner Online)。

《飢餓遊戲》電影和這一系列書一樣,包含互相廝殺的少年,他們或死於槍擊,或頭部被石頭擊打。其中有一位青少年戰士通過擰斷脖子殺死別人,還有的被狂亂的狗吞食數小時。這部電影被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MPAA)評定為「PG-13」等級(向家長發出嚴重警告,有些內容可能對13歲以下兒童非常不合適)。

這樣的流血足以讓一些人因少年不宜而摒棄這一系列故事的電影版,並且認為《飢餓遊戲》並沒有基督教主題。然而也有一些人歡迎這部流行的小說,努力把它和《聖經》學習連接起來。

如基督郵報先前所報道的,安迪·蘭福德(Andy Langford)牧師和他的女兒安·鄧肯(Ann Duncan)創造了「由『飢餓遊戲』三部曲講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Hunger Games」Trilogy),希望贏得更多年輕人。

一些支持《飢餓遊戲》的基督徒認為,它向青少年教導了至關重要的道德觀念,主要是自我犧牲的重要。

縱觀這部電影,主角凱特尼斯·伊夫狄恩(Katniss Everdeen)掙扎着存活下來,同時也犧牲一切保護她所愛的人;她的犧牲從代替妹妹參加飢餓遊戲開始。

也有支持者說,故事中其他反覆出現的主題是希望。根據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報道,凱特尼斯和競技場「戀人」皮塔(Peeta)持續努力去贏得遊戲,這展示了在黑暗的世界當中依然有希望。

「滲透它裡面的是深入的、周期性的、世代相傳的普遍的罪。然而,在夾縫當中生長的是,希望,」辛普森(Amy Simpson)在文章中寫道。

根據每日跑步在線,《飢餓遊戲》實際上傳達了一個沒有神的社會的景況。

「施惠國是一個沒有神的社會。在我閱讀這本書的整個時間裡,我為神的存在充滿了感恩。我相信任何社會沒有基督,就會容易地陷入到那種暴力當中。坦誠地講,我們已經駛向那裡,」April Allbritton寫道。

《飢餓遊戲》於3月23日在全美影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