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強迫醫生做變性手術:一本解釋此刻美國文化的書
這周,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簡稱HHS)宣布將禁止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他們的聲明要求醫療服務提供者和其他接受HHS資助的組織向變性人提供醫療服務。這種服務包括為任何和所有要求的病人——甚至是兒童——進行變性手術。
HHS的聲明確實指出,其民權辦公室「將遵守《宗教自由恢復法》」。然而,如果現在擺在參議院面前的所謂平等法案成為法律,這種對宗教自由的訴求將被明確禁止。在這種情況下,基於信仰的醫院將被要求對兒童和成人進行變性手術。
這只是涉及美國每個福音派基督徒的屬靈爭戰的最新狀況。
本年度最重要的文化書籍
歷史學家卡爾·特魯曼(Carl Trueman)寫的The Rise and Triumph of the Modern Self(暫譯為「現代自我的崛起與勝利」)被稱為「今年(甚至可能是十年)最重要的文化書籍」。我昨天在讀完其他書並開始閱讀這本書;讀到目前為止,我不得不同意這一書評。
例如,特魯曼引用了社會學家菲利普·里夫(Philip Rieff)的工作,對從古到今世界的文化發展進行了簡要的解釋。里夫指出,我們在四個階段裡面尋求意義和目的。
1.政治人:希臘-羅馬的理想,即人們參與社區生活。
2.宗教人:中世紀人們參加教堂敬拜和宗教朝聖的理想。
3.經濟人:現代人通過金融活動和物質成功找到自我滿足的理想。
4.心理的人:後現代的理想,即人們通過對個人心理幸福的內在追求來尋找他們的身份。
特魯曼很快指出,這種提法本身就太簡單了。例如,使徒保羅清楚地意識到他的內在自我及掙扎(參見《羅馬書》第7章),聖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和馬丁·路德在他與個人缺陷的鬥爭中也是如此。然而,里夫的這四個階段確實在更大的層面上描述了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境況。
根據特魯曼的說法,「心理的人」階段為「性革命」創造了文化背景。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教人們拋棄約束他們的社會規範和約束;卡爾·馬克思教人們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教人們,人的核心是性,人們的性慾對他們是誰具有決定性意義。
因此,我們被敦促在我們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方面尋求個人真實性,並拒絕任何與我們持不同意見的個人或機構。這種世界觀已經主宰了世俗社會,並試圖取代它所拒絕的《聖經》世界觀。
撒但今天如何發動戰爭
現在,讓我們在屬靈爭戰的背景下重現發生了什麼。
《聖經》警告我們,「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因此,我們必須「抵擋他,憑着信心站住」(9節)。就像獅子捕獵一樣,撒但採取的策略非常適用於他所要「吞吃」的受害者。
在西方歷史的「政治人」階段,他利用羅馬帝國的迫害來攻擊基督教運動。聖靈的回應是引導君士坦丁等羅馬領導人相信基督,並使基督教合法化,這導致了中世紀的「宗教階段」。
撒但的策略是讓信仰的人尋求將信仰制度化,將基督教變成規則和活動,而不是與個人救主的個人關係。聖靈的回應是路德對sola fidei(「唯獨信心」)的呼籲和新教改革的成功。
撒但的策略是試圖將信仰商業化,將基督教運動變成對經濟和物質利益的交易性追求。聖靈的回應是,福音派運動強調救贖和轉化的靈性。
現在,撒但的策略是試圖將文化轉向「心理化」,謊稱個人「真實性」是讓個人和社會繁榮的途徑。這種策略使我們回到了第一階段,因為福音派面臨着那些諷刺基督徒為「對社會有危險」的人的對抗和反對,他們試圖用他們的世界觀取代基督徒的世界觀。
我的敘述很明顯是有例外情況的,比如中世紀和宗教改革時期信仰深刻和個人化的天主教徒和靈性冷落的福音派人士。但我的弧線說明了我們今天所處的屬靈爭戰。
「你的誡命使我比我的仇敵更有智慧」
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責備我們的文化?它要求我們反對真實性。答案之一是要像我們的對手所追求的世俗主義者一樣,做一個真實的信徒。
當然,成為真實的基督徒的關鍵是真實地與基督在一起。
保羅談到基督徒時說:「我們有基督的心」(林前2:16)。基督的靈住在我們裡面,成為他的殿(羅8:9;林前3:16)。但我們必須與聖靈同工,像耶穌一樣思考。「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 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當你開始新的一天,要在神的話語中見到他。要求告神通過《聖經》對你說話,我同意巴刻(J.I.Packer)的觀點,即《聖經》是「上帝的布道」。有規律的背誦經文,然後在你面對一天的挑戰和機遇時,求聖靈將《聖經》真理帶到你的腦海中。祈求有力量「順服神而不順服人」(徒5:29)。
如果你願意和詩人一樣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詩119:97),你就能證明:「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裡,使我比仇敵有智慧。」(詩119:98)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指出,「一個人就是他整天在想的東西」。
原文發表于丹尼森論壇 (Denison For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