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陈恩藩答问:致教会的信

陈恩藩答问:致教会的信

陈恩藩(Francis Chan)所著Letters to the Church(暂译为《致教会的信》)将于2018年9月上市。

问:你看美国教会未来如何? 

答:这本书写作于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我不记得以前有没有这样为事工、教会未来高兴过。我从来没有像这样宣告:“复兴正来临!”但现在就是这个感觉。

整个国度,处处有星火燎原的苗头,其中一些确实是不太常见的批评,不过呢,真心热爱教会的人、教会的真仆人们的确太优秀了。我为美国教会中消费者心态的消失这种可能性而激动。我梦想这能在我有生之年发生,激动到愿意为此放弃残生。我觉得我们所有人的起点都在于提问、祷告并应对这个问题:神想要他的教会如何?这问题能改变一切。

问:你的书迷们也许没意识到,你正进行新一阶段的事工和植堂工作。进展如何?

 答:一切都很棒。有完美的教会吗?没有——我们都是人。但我觉得我们正要达成一些事情。

尽管我也相信,我已经爱耶稣很多年了,但现在觉得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这感觉。我人生这阶段最奇特的部分就在于,我与神的亲近直接将我与教会紧密联系起来。对我而言这很不寻常,因为多少年了,我都觉得自己只有在人群之外、孤身独处的祷告室内时才是与神亲近。

这是我人生头一遭,真正在与我教会家人们一同祷告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与神更亲近了!感觉就是我能感受到神在房间里与我们真正同在。这让我想要和他们所有人都停留在房间里,因为我想要尽可能地靠近耶稣。有那么一次,原本一小时的教导学习时间自发变成了13个小时的祷告!我们如此享受神的同在,甚至没人打算离开!

与满满一屋真正爱神之人同时经历神的存在,这体验太棒了。

问:你的新书《致教会的信》反思了美国福音派教会的状态——也包括了从你自己错误中学到的教训。

 答:是的。神以恩典向我展现了我自己在基石(Cornerstone)教会时所结出的好果子,也向我展示了我自己早年犯的一些根本性错误。我想要帮助他人,别重蹈我的覆辙。我现在意识到,我当时所建立的教会,其设计是围绕着我想要在教会达成的那些东西。

坦白说,写作这本书时候,我很挣扎,因为教会是一个很神圣的题目。我并不总是这么对待教会的。有那么一些年,我曾“不择手段”攫取人们的注意力。我和几百万美国人一样,说的太快、对自己的观点太过肯定。过去几年里,我有很多时间在神面前痛哭,为自己的傲慢而忏悔。在启动第一个教会后25年,我问我自己:“谁在乎陈恩藩想要什么呢?”至于教会应该如何,还有什么比我的意见更无足轻重的事情吗?相比我想要创造哪个类型的教会,还有什么更无关紧要的事情吗?

好消息是,依靠神的恩典,我们中有一些人现在就看到了自己的过错,正训练自己把神的渴望放在第一位。圣经是我们的起点,而非意愿或传统。与其思考我们要如何享受或者问别人想要什么,我们还是问个简单的问题吧:如何才能最取悦神呢?

问:你热情洋溢地写了神对他教会的渴望。30年的事工生涯是否改变了你的急迫感呢?

 答:是的,我相信是这样。30年事工生涯中,我见得太多,经历了太多。我最近刚刚当上了爷爷。(在这里说这个好像很奇怪哦。)年纪越大,我越意识到自己已临近终点。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想要教会怎么样了。没有时间去担心其他人在教会中寻求什么了。

通常情况下,当我在一个会议上发言,总会有一个倒计时时钟来告诉我还能在讲台上停留多久。有时候我就设想那是我人生的倒计时。我想象自己站在神前,与他面对面,而时间越来越少,我想要说出神要我说的一切。如果真是人之将亡,那我很少会在乎别人抱怨什么了。

我现在也这么想的。如果我知道自己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就要离世,那我会写什么呢?即便活得更久一些,启示录里的警告也非常真切,我们需要严肃对待。一次又一次,神的信息就是要悔改、改邪归正。悔改、改邪归正。

耶稣正要再临。我们应该对永恒的事情更有紧迫感。我想要从这个视角来写作这本书。

问:你指出使徒行传4章里有一个能改造美国众教会的模式。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答:是的,早期教会有一个明确模式普遍存在。

神存在于他的话语中:当我们阅读,我们就遇到神,并让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神存在于团契中:当我们共同传道,人们就看到了神。

神存在与圣餐中:当我们一起掰饼,我们就是在宣扬耶稣的牺牲。

当我们祷告时,神存在:当我们跪着哭喊,我们会看到神的作为。

这模式很简单,在今天和在使徒行传的时代一样充满能力。

我们的工作就是向人们展示神。神存在于他的话语中,存在于团契、圣餐和祷告中。与其创造我们自己的赛前动员会,我们的呼召是简单的,那就是展示神,然后看着神将人吸引到他自己面前。如果他们对神不感兴趣,我们要是用别的手段来试图吸引他们,那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呢?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就是并非每个人都对神感兴趣。我们需要的只是确保自己所展示呈现的乃是真正的神。否则的话,我们所冒风险就是让那些出席我们礼拜的人仅仅是爱上我们自己。

问:这模式今天有用吗?

答:你的意思是,会有人在礼拜日去教会吗?我们被问这问题太多次了,但这是个错误的问题。其实保罗告诉提摩太的是教导正确的教义并没有“用”,事实上反而会让人远离(提摩太后书4章1-5节)。然而,他所受的命令是传扬真理,因为这才是神想要的!记住,这不在于我喜欢什么,别人喜欢什么,或者有什么“用”。教会是为神而建的。

话虽如此,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有所惊讶。我们也许会发现,人们确实被吸引到一个献身于神之存在的团体。归根结底,在中国,这足以吸引1亿人参加地下教会。这是神等着一群人来丢掉一切他们觉得会有用的东西,然后将自己献身于神的命令。

问:你走访了一些在中国和其他受迫害地区的教会。他们教会的经历与我们有何不同?

 答:我回想起了几年前和女儿一起在中国参加地下教会聚会的情形。年轻人热忱地祷告,祈求神将他们派遣到最危险的地方。他们真心希望成为殉道者!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形。我依然无法忘却这教会所展现出这种对耶稣的无畏热忱。

当他们分享受逼迫的经历时,我很惊奇,想要听到更多故事。过了一会,他们问我为何如此着迷。我告诉他们,美国的教会完全不是这样。我没办法告诉你,当自己想要向他们解释人们每周一次在教堂出席90分钟礼拜的情形时,我有多尴尬,而那就是我们所谓的“教会。”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人发现了更好的教导、更激动人心的音乐或者为孩子找到更好的成长课程时,就会更换教会。

当我描述美国的教会生活时,他们开始笑了。不是小声微笑——而是哄堂大笑。我觉得自己像个脱口秀艺人,但我是如实描述自己所经历的美国教会。他们觉得可笑之处就在于我们和他们阅读同样的圣经,却创造出如此不同的东西来。

印度也如此。多年前,我一个来自印度的朋友开车送我去达拉斯的一个演讲聚会活动。在听到音乐、看到灯光时,他说:“你们美国人真有趣。没有优秀的讲者或乐队,你们就不来了。在印度,人们激动是因为祷告。”他继续告诉我在印度的一些信徒如何爱圣餐,如何涌向简单的祷告会。我想象神俯视地球,看到星球这边的人,无论祷告何时发生,就充满期待地聚会。与此同时,在星球另一边,人们只在最有才华的人和“氛围”中才出现。

这太令人汗颜。我们在美国的教会,应该比“需要氛围”做的更好。我们应该渴慕遇到神胜过一切。

问:你在旧金山地区植堂时使用了“churchBNB”(教会爱彼迎)模式。这些是小型的家庭教会,然后成长并有意识地拆分并拓展。你觉得这个模式在其他地区有效吗?

答:首先,新约并没有预设了教会应如何构建。圣经的作者在这点上很明确,相反,他们给我们留足了自由空间。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是在保存教会的奥秘。在我们旧金山有效的方法,也许并不对基督肢体的每个教会都有效。

所以,我并不主张所有教会都应该小型化。我感谢神,当前存在许多大型教会,我希望这些教会能兴旺发达。我也有许多并不认识耶稣的朋友。有些人也许不会参加在某人家里举行的聚会,但很愿意去参与一个大型的集会。我只是想要他们得到拯救。

然而,我也相信,神真在这个国家带领一个教会往简单、更小规模发展的运动,我渴望这个运动获得更多关注。当我梦见教会以小型、充满活力、如同早期教会那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时,我非常激动。我也想帮助他人来开始这个梦想。

(翻译:尤里)

陈恩藩是牧师,演讲家,也是《疯狂爱上神》、《被遗忘的神》(Forgotten God)、《破解地狱》等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