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神不愛你的證據

神不愛你的證據

聖經並不羞於宣揚神愛我們。

稍微舉幾個例子:「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8);「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出埃及記34:6-7);「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篇86:5);「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翰福音3:16);還有很簡單的一些例子:「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

這只是聖經冰山一角。

然而,我們時常感受不到上帝的愛。雖然紙上有這麼多的應許,但我們卻感覺不到他的愛。沒錯,聖經講到終有一天的救贖,但現在呢?現在我周圍充滿了悲劇。現在我正在受傷。

我們經歷着不斷的失望、未得到回應的禱告、無意義的悲劇、內心的軟弱和失敗,這一切有時變得難以承受,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戈登康威爾(Gordon Conwell)神學院的神學教授理查德·洛夫萊斯(Richard Loveless)寫道:「我們是上帝的孩子,這是信仰的一部分,但我們的經歷中有許多東西與此相悖。」

哎喲。

讀起來很難受,但如果我們誠實面對,這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當你周圍有許多恐怖事件時。聽聽納粹屠猶倖存者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描述他的經歷吧:「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夜晚,集中營的第一個夜晚……我永遠不會忘記那煙霧。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孩子的小臉,他們的身體在沉默的藍天下化為灰煙。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火焰,它們永遠地燒毀了我的信仰……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時刻,它們殺死了我的上帝和我的靈魂,把我的夢想化為灰燼。」

當你看到這樣的事情,然後回頭看聖經中上帝對我們的愛的描述時,相信它真的很難。畢竟,聖經不是說「……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18)嗎?好吧,上帝,你說的,那我們來看看到底如何。

當我們長時間處於黑暗中時,心靈和思想很容易對他的應許置若罔聞,讓我們覺得:「是的,當然,你說你愛我。但那不過是紙上的話。唉。」

聖經事實核查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陷入那個黑暗之地的次數比你願意承認的還多。發生了一些壞事,我們很快就感到被遺棄;幾乎感覺不到任何愛。

大衛也感受過——聽聽他在詩篇69篇里怎麼說的:「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我因呼求睏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詩篇69:2-3)。

你能認同嗎?如果是的話,歡迎來到一個非常有幫助的聖經事實核查。是的,聖經中確實有很多令人驚嘆的美好事情發生在人們身上。同時,也有很多非常糟糕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

就像今天的你我。

例如,我們讀到:「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他們因着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希伯來書11:32-35)

我們看到這些,會想:「我就說嘛!這才是我對上帝的期望!」但隨後我們的臉色就變了,因為第35節很快轉變為:

「……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着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鍊,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着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1:35-39)。

哇呀呀,誰願意經歷這些?

而且這還沒完。看看上帝選來向古代世界傳播福音並寫下新約大部分內容的使徒保羅。他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書4:11-13)。

哇呀呀,誰願意經歷這些?

但讓我對保羅和希伯來書11章提到的人感到驚訝的是,即使在極度的痛苦和傷害中,他們也沒有離棄信仰或停止相信上帝愛他們。注意希伯來書11章結尾的部分:「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所有這些人——那些經歷了巔峰時刻的人,以及那些在谷底受苦的人。

就像今天的你我。因着信,我們可以像他們一樣堅定不移。

古代以色列人也曾多次感到被上帝遺棄,就像我們今天一樣。在以賽亞書中,我們讀到:「因為耶和華已經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憐恤他困苦之民。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以賽亞書49:13-14)

他們,就和現在的我們一樣,對上帝的愛和拯救的應許有着同樣的疑問:「是的,當然,你說你愛我。但那不過是紙上的話。唉。」

但有趣的是,上帝回應了他們對被遺棄的指責:「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以賽亞書49:15-16)。

「銘刻」這個詞是一個有趣的希伯來術語:它字面意思是「掏空」並在某物上創造一個洞。你能想到上帝什麼時候為了你我而「掏空」了他的手,以此實際地展示他對我們的愛嗎?

新約第二本福音書簡單地說:「於是將他釘在十字架上」(馬可福音15:24)。

這個歷史事件表明,他對我們的愛不僅僅是紙上的話。因此,我們能夠透過每一個風暴看到十字架,因為上帝通過福音向你我展示了他愛我們。

現在讓我回到洛夫萊斯的話,並給完整引用他就此寫的內容:「我們是上帝的孩子,這是信仰的一部分,但我們的經歷中有許多東西與此相悖。所以,那種超越這些證據並能在上帝愛的火焰中取暖,而不是從其他來源竊取愛和自我接受的信仰,實際上是聖潔的根本所在。」

他所說的是,上帝賜予的信仰將克服我們所經歷的任何存在主義困擾,並最終使我們成為像他的兒子那樣的人。會有一個時刻,正如陶恕(A.W. Tozer)在一篇著名文章中所說的,黑夜的服侍將開始結束:

「人類在沒有喜樂情況下的生活能是有限。即使是基督也只能因為眼前的喜樂而忍受十字架。最堅硬的鋼鐵在持續的高壓下也會斷裂。上帝知道我們每個人能承受多少壓力。他知道我們能忍受黑夜多久,所以他通過早晨星星的初現和隨後更亮的晨光來給靈魂帶來安慰。」

無論你現在身處何地,無論你面臨什麼困難,黑夜終將結束,在這過程中,他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你,他的光正在路上。別忘了:「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5)。

羅賓·舒馬赫(Robin Schumacher)是一名軟件主管和基督教護教學家,他撰寫過許多護教文章,擁有基督教護教學碩士學位和新約聖經研究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