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怎么说教会中长大的孩子
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宗教、属灵环境中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他们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礼拜的人,他们在20岁时比从未出席这类活动的人感到幸福的比例高出18%。参与志愿义工的比例高出30%,在20多岁时滥用药物的比例则下降了33%。
此外,每天进行个人祷告、默想的人对生活更为满意,更能够控制情绪、更宽容。他们不太会在过早的年纪发生性行为,也不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
刊载于《福布斯》杂志上这篇文章对该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一些传承久远的基本做法(祷告、默想)也许确实比我们所认为的要更有价值。”
靠着神的设计,神人之间的伙伴关系对人类的蓬勃发展不可或缺。想想如下这个例子吧!
“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以色列的未来风雨飘摇。135000人的米甸大军(士师记8章10节)想要消灭以色列的力量。基甸召集了32000名士兵,不过神带领他解散了其中的绝大多数,只留下300人(士师记7章2-8节)。神的目标是想要向以色列表明,他们拯救来自于神而非以色列人自己之手。
古代军队用“角”(通常是羊角号)来传递信号。他们常常在夜间靠火把照明行军。基甸原先的军队有300个号角、火把。火把放在了陶瓶中以免被敌人发现,等进攻开始时再把瓶子打碎。角是向军队发号施令的。
基甸的军队向着米甸大军前进,每个人都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角(士师记7章16节)。注意,他们再没有办法拿刀、矛或盾牌了。他们毫无防御地向着全副武装的庞大敌军前进。
然后,基甸一声令下,他们打破了瓶子,吹响号角,高呼“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20节)。然后,“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22节)。在黑暗并一片混乱中,米甸大军相互残杀,然后以色列士兵擒获了米甸人的首领(25节),大获全胜。
这是军事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结果之一。完全取决于基甸麾下之人对神和他们指挥官的信心。
今天,神为何不像曾在圣经里那样做工呢?
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写到:“如果我们只呼喊‘耶和华的刀!’我们可能会因毫无依据的臆想而犯罪;如果我们只呼喊‘基甸的刀!’,那我们所展示的乃是对属肉体力量偶像崇拜般的依靠:我们必须让两者和谐共生:‘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我们要相信神会做唯有他能做到的事情,然后通过做只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来与他同工。
有时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神在今天用他在圣经里的那些方式做工呢。神的本性不会改变——作为最高的存在,他显然是至高无比的。对神而言,“在他并没有改变”(雅各书1章17节),同样,“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希伯来书13章8节)。
人的本性也未改变。我们所面对的“如神”诱惑也是如同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所面对的一样(创世记3章5节)。我们感受到同样的恐惧、珍视同样的希望。尽管技术改变比以往更迅速,但发明并运用技术的人类并没改变。
如此,为什么我们在今天看不到如同击败米甸拯救以色列那时神那奇妙大能的显现呢?想想这三个事实。
一:神用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做工。
在全球出席人数最多的教会排名表上,前17名中没有一家教会是在美国。美国最大教会的规模仅仅是南朝鲜最大教会规模的十分之一。神依然用圣经里的方式做工,无论我们是否在自己的文化中看到神做工与否。
二:神在人期待他的地方做工
杨腓力(Philip Yancey)说:“当我一边旅行,一边阅读教会历史,我发现这么一个模式,一个陌生的历史现象,也就是神在地理意义上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从中东到欧洲到北美到发展中世界。我的解释是:神去他人们想要他的地方。”
我在古巴见识过新约式的基督教——奇迹般的治愈、充满能力的礼拜仪式、破碎的生命被福音所改变。古巴和美国基督徒的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古巴人知道他们多需要神。所以他们带着热切的依赖来祷告,期待神能按照他完美的意志来回应。
我们是这样吗?
三:神在我们与他一起做工的地方做工
挪亚建造了方舟,摩西向红海伸杖,祭司们涉足踏入约旦河,彼得在五旬节讲道,约翰在拔摩岛敬拜神。他们做了按照神意志能做的事情,而神做了神的事情。神带领了,他们跟随了。
有一次在古巴的时候,我头痛欲裂。当地没有药物。但牧师带来了一位百岁高龄的教会成员来看我,他叫本杰明。
本杰明为我祷告,他用油膏我的额头。我的头痛消失了,这让我无比惊奇,但本杰明却并非如此。他做了他能做的,神做了神能做的。
今天,谁需要你成为他的本杰明呢?
(翻译:尤里)
此文源自吉姆·丹尼逊(Jim Denison)博士的每日文化评论(www.denisonforum.org)。吉姆·丹尼逊,哲学博士、文化型护教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