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我們如何耐得住試煉?

我們如何耐得住試煉?

在談話中,我們往往會將「endurance」(忍耐)和「perseverance」(堅持)這兩個詞混為一談。但在實踐中,在忍耐和堅持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微妙差異——這一差異在我們面對生活挑戰時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基督教心理學家科特·湯普森(Curt Thompson)博士在他的最新著作《最深處》(The Deepest Place)中揭示了忍耐和堅持之間微妙而非常重要的區別。他說:「忍耐往往暗示着在困境中的持久或可持續性,以及這一過程中固有的韌性。而堅持則暗示了對困境更積極的回應。」簡而言之,「堅持需要非常努力的工作」(第103-104頁)。

忍耐和堅持都是美德,確實如此。事實上,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這兩個詞在聖經中都出現(有時在不同的翻譯中可以互換使用)。但在思考上述引文時,似乎可以說,堅持需要與忍耐不同的方法。讓我們探討在我們生活的不同方面中忍耐和堅持可能意味着什麼。

身體的忍耐與堅持

冒着過於簡化的風險,忍耐和堅持之間的區別可以通過體育館牆上的海報來描述:「保持繼續」與「付出努力」。這兩句口號在面對身體挑戰時都可能是有幫助的激勵因素,但它們有不同的含義。

也許「保持繼續」的想法可以與跑馬拉松比較。一步接一步,經受比賽的嚴酷考驗。但為了做到這一點,運動員需要在前期「付出努力」進行訓練,以便做好準備。他們需要堅持通過逐漸更加困難的鍛煉。這可以成為一種比喻,幫助理解在其他領域的忍耐和堅持。

心理的忍耐和堅持

在《最深處》中,湯普森博士探討了苦難的現實及其對我們思維的影響(以及其他方面)。當然,如果我們經歷了創傷性事件,僅僅處理所發生的事情就需要心理的忍耐。但湯普森博士建議,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堅持也是必要的。

「堅持…意味着實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反覆的實踐——這利用了神經可塑性變化的原理,即創建和發展新的神經通路。通過調整我們的注意力,關注特定的事物……我們可以激活和促進大腦的神經元生長」(第127頁)。

因此,在他的臨床執業中,他幫助客戶學會對他們從心理上應對特定挑戰的新方式。如果他們對某個觸發的自然反應不健康,他提出了一種新方式。隨着客戶繼續練習這種新的、更健康的反應,他們創建了在面對觸發時變得自然的新神經通路。這就是心理堅持的實踐。

情緒的忍耐與堅持

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情感痛苦或挑戰,我們不得不去忍受。首先想到的是悲傷——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我們都無法免受悲傷的痛苦。無論悲傷的原因是什麼,它都需要情感韌性來簡單忍受這個過程。

然而,湯普森博士表示,堅持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通過哀悼的形式。他引用了心理學家利茲·霍爾(Liz Hall)的工作,指出了一個有意識的哀悼循環,包括抱怨、祈求和讚美——在悲傷的情況下都是非常艱苦的工作。

「這種哀悼的做法使我們能夠感受到上帝,承認我們疏離的最深之處,失落的最深處,痛苦的最深處——從而經歷上帝的愛,甚至比我們預期的更深……在堅持的哀悼中,我們承諾願意不斷地進入一個悲傷的循環」(第123頁)。

屬靈忍耐與堅持

上帝在聖經中明確表示我們會面臨挑戰。而當這些試煉不可避免地來臨時,他呼召我們在其中既要忍耐又要堅持。

在面對即將到來的迫害時,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信徒在信仰中「繼續前進」。「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應許的。」

通過試煉中的堅忍——保持堅韌、虔誠和耐心——已經足夠艱難。但考慮到我們上面指出的微妙差異,再來看羅馬書5:3-4中輕微的措辭變化:「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保羅真的在告訴信徒在受苦時要「付出努力」嗎?

湯普森博士溫和地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他承認我們周圍的現實,即並非所有的苦難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希望。對於一些人來說,苦難會產生相反的效果:絕望。因此,為了達到希望之境,堅持——在挑戰中採取積極的信仰步驟的艱難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考慮整個過程。湯普森博士指出,在實踐堅持時,「……我不僅僅『感覺更好』。不——我被改變了。而且我越是這麼做,這種改變就越加持久,變成了本質上的我的品格」(第124-125頁)。

正如心理堅持實質上改變了神經通路一樣,屬靈堅持實質上改變了我們是誰,我們的品格。(實際上,這兩者是相互關聯的。)這種新的品格能夠清晰地看到我們的試煉與我們的希望之間的直接聯繫:不斷變得更加像耶穌。畢竟,我們的盼望建立在無比堅固的基石上。

結論

你在哪些方面需要忍耐?主可能正在哪些方面呼召你進行堅持的艱苦工作?關於「苦難和希望的形成」,我強烈推薦湯普森博士的書《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