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飾演《天選之子》耶穌的演員談被冠上救主角色的挑戰

飾演《天選之子》耶穌的演員談被冠上救主角色的挑戰

2024年6月21日,羅素·布蘭德與《天選之人》男主角喬納森·魯米交談。|Screengrab: Russell Brand Podcast/Locals

《天選之子》(The Chosen)的主演喬納森·魯米(Jonathan Roumie)最近討論這部根據《福音書》改編的熱播劇中,扮演耶穌之後面臨的挑戰。    

羅素·布蘭德(Russell Brand)說:「我成為基督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我覺得是時候讓一些基督徒朋友上節目了。」他歡迎魯米加入他的「本地人」(Locals)播客。他計劃邀請更多嘉賓上節目討論與基督教有關的各種話題。

魯米說,他不希望《天選之子》的粉絲把他看作是耶穌的「像」,而是把他看作是一個「根據《新約聖經》耶穌生平的關鍵時刻來描繪這個人物」的人。

「我認為,作為人類所需要的,尤其是當我們與造物主建立了關係,或者我們渴望與造物主建立關係時,我們會想知道造物主是誰,這是人之常情。那麼,我們有什麼呢?」魯米提問。「我們有文化、繪畫和圖像。......人們一直在努力描繪我們的主和救世主,因為這讓我們有機會了解我們的信仰體系是什麼、是誰」。

「我認為我們需要有一張臉(耶穌的形象)。在電影、電視、社交媒體和大眾文化的時代......羅伯特·鮑威爾(Robert Powell)就是這個形象。直到現在,你還能看到鮑威爾飾演耶穌基督的像」,魯米說。他指的是在弗蘭科·澤菲雷利(Franco Zeffirelli)導演的《拿撒勒的耶穌》(Jesus of Nazareth)中飾演耶穌的演員。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在墨西哥宣傳(《天選之子》第四季)。我當時在墨西哥鄉村的一座教堂里。我走進去,那裡有一幅畫,畫中有一位特殊的宗教人士,比如神父或當地的某個人,或者是一位聖人,他和耶穌一起出現在這幅畫中,而他們用的耶穌的臉就是鮑威爾。我認為,我們對某些形象的接觸越多,無論是我的臉,還是吉姆·卡維澤爾(Jim Caviezel)的臉,亦或是鮑威爾的臉,你的大腦就會不可避免地自然而然地想到那張臉。然後你會想,『哦,不,不,他是個人』」。

魯米說,他的妹妹在祈禱時也曾有過把他想象成耶穌的掙扎。

「這件事確實發生在我妹妹身上。我妹妹說,有一次她在教堂祈禱,突然,我的臉出現在她的祈禱中,她就說:『不,不,快離開我的腦海,』」魯米說。

「對我來說,很明顯,我不會這麼想我自己。但你知道,如果不是羅伯特·鮑威爾,我腦子裡就會浮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或者卡爾·布洛赫(Carl Bloch)的作品。他是我最喜歡的描繪基督的藝術家之一。所以,我想有一個人讓我去思考,去想象,因為他是一個真實的人。耶穌是一個真實的人。他仍然是一個真實的人」。

有些人不知道,布蘭德和魯米是多年的好友,之前曾在娛樂圈共事。布蘭德在IG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他與魯米的情誼,稱他「正直」、「明顯具備基督教價值觀」的人。

「我的朋友喬納森[塑造了]我們的主和救世主耶穌基督。但[他]也是我的替身,當時和我以及洛克(The Rock)一起出演HBO的節目《Ballers》,」布蘭德在播客中說道。「所以我可以說,『耶穌』是我的替身」。

魯米開玩笑說自己和布蘭德長得很像,並打趣說這位英國演員是「我的異母兄弟」。

魯米說:「我是羅素的替身,在劇組準備拍攝的時候,替身基本上是代替主要演員。這樣主要演員在拍攝期間就可以繼續有時間做其他的工作。」

「有兩季HBO的《Ballers》是我的副業之一。我拼命賺錢付清賬單,」他補充道。

「羅素,你是一位創新者,也是一個講真話的人,但如果你想回報我,做耶穌的替身,我可以幫你,這將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為了宣傳他們的訪談,魯米在X上轉發了布蘭德的相關帖子,並將其描述為「自我們上次合作以來,我一直期待的訪談」。

布蘭德在X上擁有1,100多萬粉絲,成千上萬的人在X上評論了這次採訪。

儘管有指控稱布蘭德過去有不當性行為,包括一份報告稱他把一名16歲女孩(英國法定同意年齡)拉入一段「情感和性虐待」關係後,對其進行了攻擊,但許多布蘭德的粉絲仍繼續支持他。

布蘭德否認了這些「非常嚴重的犯罪指控」,並堅稱雖然他過去「非常地濫交」,但他所有的性關係都是「雙方自願的」。

今年4月,布蘭德宣布他將接受洗禮並皈依基督教,他的許多粉絲都對為他而歡慶。

布蘭德說,他的信仰之旅就是悔改,承認內心的掙扎。

他說:「悔改,意味着你必須不斷地改變,承認『我在與自己戰鬥』,我需要把自己交給一個永遠存在的、內在的、可接近的耶穌。他賜予我恩典。這恩典是被授予的,是我通過愛與之共存的,而不是我可以通過行善來贏得或實現的。」

這位藝人還分享了他的信仰如何將「不可思議」的人和文學帶入他的生活,為他帶來平靜和方向感。

他說:「當我有疑問時,我感覺到指引就在身邊,觸手可及。我覺得我知道我應該做什麼。當我沒有做我應該做的事時,那就更清楚了,」他補充道。「當我覺得自己自私、不體諒他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或不考慮如何更好地為他人着想時,就好像有一種內在的啟示在我身邊(向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