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研究表明:你無法替換爸爸

研究表明:你無法替換爸爸

2016年,心理學家彼得·郎曼(Peter Langman)博士匯編了56名美國校園槍手的傳記資料。他發現,82%的人在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通常家裡親生父母都不在。這種趨勢可悲地繼續下去。德州烏瓦爾德(Uvalde)的槍手已經多年沒有和他的父親一起生活。桑迪胡克(Sandy Hook)的槍手在那場大屠殺之前的兩年裡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圖片:Unsplash/Brett Jordan)

上個月,家庭研究所的新研究再次表明,父親是多麼重要,對男孩尤其如此。例如,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長大的男孩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只有那些和父親一起生活在家裡的同齡人的一半。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控制了其他因素,如種族、收入和一般智商,這些數字仍然穩定。沒有父親在家的男孩在20多歲時「無所事事」的可能性也幾乎是兩倍,即既不工作也不上學,而且在他們35歲時被逮捕或監禁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這些只是表明父親缺位是我們文化面臨的最緊迫危機之一的幾個數據點。為什麼我們的文化沒有更多地談論這個問題呢?

原因之一是這場危機與其他「第三條軌道」相交。我們的文化通過性革命走到了這一步,性革命通過重新定義自由並將自主權置於責任之上來鼓勵濫交。當婚外性行為變得正常時,絕大多數婦女就被迫獨自撫養所生的孩子。

還有其他的促成因素,其中許多是由立法促成的。離婚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了恥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在法律上使離婚更容易。對同性「婚姻」的法律要求帶來了對同性養育子女的要求,根據定義,同性養育子女不需要同時擁有母親和父親。某些形式的輔助生殖也同樣斷言,孩子與其說是婚姻承諾的結晶,不如說是一個商業過程的產品。

我們就到了如此田地,32%的美國男孩在沒有親生父親的家庭中長大。如果說我們應該從這個社會實驗的嚴峻結果中學到些什麼的話,那就是爸爸是不可替代的。從創世之初就是如此,但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更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有墮落的人性。我們只有學會從社會上、情感上和精神上不成熟的兒童成長為成年人,這樣我們才能通過見識健康的行為模式和糾正不健康的行為,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聖經一些篇章肯定了在公義上的指導需要示範,甚至比單單解釋更多。基督多次告訴他的追隨者「效法他的作為」。當他給門徒洗腳時,他把它作為一個目標課程:「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保羅告訴哥林多和以弗所的信徒要「效法」他,就像他「效法基督」一樣。

在其他地方,聖經甚至指出了以特定的性別方式進行示範和模仿。在給提多的信中,保羅指示男人要「端莊」和「自守」,並「勸少年人要謹守」。他還告訴年長的婦女要「用善道教訓人」並「指教少年婦人」要「謹守」,「貞潔」,「待人有恩。」

當然,這是另一個文化第三條軌道。我們如此急切地假裝性別差異沒有被納入我們的生物現實,我們根本無法忍受我們性別在養育子女方面至關重要的暗示。但數字是不會說謊的。正如倫理與公共政策中心(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主席萊安·安德森(Ryan Anderson)博士所說:「沒有抽象『家長之道』。要有母愛,也要有父愛——有了這兩者,孩子們才能變得最好。」

基督徒可以挑戰日益嚴重的公共安全危機——父親缺位,我們必須從教會開始。我們必須在言語和行動中確認,有男人也有女人,兩者在養育子女方面都很重要。我們必須使缺席的父親變得不再是常態,要挑戰男人為他們性選擇和孩子們負責,並在必要時填補空白。

無論我們的技術和文化教條如何假裝,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父親。這些新的統計數據再次表明,每個孩子都需要他們的父親。我們沒有權利剝奪他們的權利。

約翰·斯頓斯特里特(John Stonestreet)是基督教世界觀寇爾森中心(Chuck Colson Center for Christian Worldview)主席,並與埃里克·梅塔克薩斯共同主持已故查克·寇爾森創辦的基督教世界觀廣播節目 《Breakpoint》,合著有《A Practical Guide to Culture》、《A Student's Guide to Culture 》和《Restoring All Things》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