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疫情期間青少年表現更好
根據一份新報告,雖然冠狀病毒大流行導致許多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水平下降,但青少年,特別是來自雙親家庭的青少年,由於有更多的時間睡眠以及和家人相處,他們的心理狀況反而更好。
家庭研究所(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和楊百翰大學的惠特利機構(Wheatley Institution)周二發布了「疫情期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屏幕時間和家庭聯繫」報告。
該報告由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傑恩·特文奇(Jean Twenge),楊百翰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薩拉·科尼(Sarah M. Coyne),以及惠特利機構副主任傑森·卡羅爾(Jason Carroll)和弗吉尼亞大學國家婚姻項目主任布拉德福德·維爾科斯(W. Bradford Wilcox)共同撰寫。
該報告引用5-7月間對1523名美國青少年的訪問結果,調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家庭時間、睡眠、電子產品使用情況,以及對種族相關抗議活動和警察的看法,並與2018年「監控未來」(Monitoring the Future)進行的相同調查比較。
「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發現青少年在隔離期間表現相對較好。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和孤獨感實際上低於2018年,而不快樂和對生活的不滿也只是略微增加。青少年使用時間趨勢顯示,這一積極結果與兩個因素——更長的睡眠時間以及和家人相處時間——相關,」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解釋說。
報告引用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明顯更高,而在流行期間,這一風險因素較低。
2018年,只有55%的青少年報告說每晚睡7個小時或以上。然而,在大流行期間,仍在上學的青少年中約有84%的人表示他們的睡眠時間為7小時或更長。
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仍在上網課,但他們早上能比平時起得更晚。
研究人員寫道:「當前往學校上課,大多數初中和高中在早上8:30之前就開始上課,有的學校甚至早在7:00就開始上課,這要求學生很早就起床去學校。這造成學校時間安排與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難以入睡的晝夜節律轉變的不匹配。」
報告發現,在2020年,只有16%經常至少睡7小時的青少年有抑鬱症。報告還提出,脫離正常的學校環境,也可能降低了青少年的壓力水平。
「我們不想忽視許多家庭的生活經歷,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歷打擊的青少年,特別是那些來自虐待環境的家庭,他們沒有家庭支持。或者那些可能因為流行病而失去家庭成員的人,」楊百翰大學的人類發展學教授薩拉·科尼在與《基督郵報》分享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然而,大多數青少年的表現比預期要好,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這令人欣慰。」
隨着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家工作,以及許多外部活動的取消,受訪中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報告說,他們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比大流行之前更多。
約有56%的人表示,他們與父母交談的時間比大流行前更多。其他統計數據顯示。54%的人說他們的家人現在更經常在一起吃晚飯,46%的人說他們花更多時間和兄弟姐妹在一起 ,68%的人說他們的家庭在流行病期間變得更親密。
「對於有幸身處挨過COVID殘酷考驗的家庭中的青少年來說,看起來我們在2020年看到了令人驚訝的良好心理結果,」布拉德福德·維爾科斯在發給《基督郵報》的聲明中指出。「隔離帶來的一個意外結果是,青少年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比正常情況下更多,在隔離造成各種困難之際,這似乎是一件禮物。」
研究人員還建議,高中應該考慮將開學時間移至上午8:30或更晚,加州將於2022年開始實施這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