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圍繞被釘十架的三個爭論

圍繞被釘十架的三個爭論

(圖片:Wikimedia Commons/AntanO)日落時耶穌基督被釘十架的剪影,攝於斯里蘭卡的拜蒂克洛。
(圖片:Wikimedia Commons/AntanO)日落時耶穌基督被釘十架的剪影,攝於斯里蘭卡的拜蒂克洛。

基督教信仰的關鍵在於十字架。

歷史上的這一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自願放棄自己的生命,讓人能因此從罪中得釋放,重獲生命,這是歷代基督徒的信仰所在。

然而這關鍵一刻對全世界的基督信徒們意味深遠,道成肉身的神被釘十架,耶穌到底成就了什麼,就此的爭論如火如荼。

多少世紀以來,神學家們反反覆覆考究了贖罪的本質何在——耶穌如何為罪付贖價並讓人與神和好——以及2000年前那個耶穌、逾越節羔羊被犧牲的猶太逾越節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的具體細節。

以下是關於被釘十字架和耶穌之死事件的三個誤解、史實錯誤或似乎合乎聖經但沒有具體經文支持的推論。

1.「猶太人」殺了耶穌

教會史上有許多個世紀,一提到「猶太人」,泛泛而論,那就是釘死主的人,這一再成為虔誠基督徒們反猶主義的主題。但這是一個迷思。

「這其實是聖殿的當權者們和羅馬人的合謀,而非一般意義上的猶太人。對約翰福音的差勁翻譯引發了假新聞,」吉拉德·麥克德莫特(Gerald McDermott) 星期三時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向基督郵報澄清此問題,他是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比森神學院(Beeson Divinity School)的聖公會主座。

麥克德莫特是Why Israel Matters: Why Christians Must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Land(暫譯為「以色列為何重要:基督徒為何必須對這人民和土地有不同想法」)一書的作者。他最新的著作是Everyday Glory: The Revelation of God in All of Reality.(暫譯為「每日榮耀:上帝在所有事實中的啟示」)。

「在希臘語裡Iudaioi既能被用來表示『猶太人』也能被用來表示『猶太領袖們』,」他還提到,對絕大多數約翰福音的英語譯本里記作「猶太人」的地方應該有所區別,尤其是有些地方應該是說「猶太領袖們。」不僅如此,在棕枝主日高呼「和散那」的那一群人也不是在該周晚些時候高呼「釘他十字架」的同一群人,麥克德莫特還說,「在棕枝主日歡迎他的人很可能從未改變過自己的效忠對象。」

「是人群中的撒督該黨人和聖殿當權者的政治投機客高呼釘他十字架的。」在那個時代,撒督該黨人和聖殿當權者的投機客堪比今天華盛頓的黨派積極分子,而猶太民眾則是美國首都的一般居民,他用類比來解釋當時的狀況。

2.耶穌在死那天是去天堂還是地獄

在耶穌死亡那刻與復活那刻之間的時段,也就是聖周六(耶穌受難節翌日),多少世紀以來都是被嚴格探究的主題。

在教會禮拜儀式中,會眾整齊背誦尼西亞信經或使徒信經,基督徒相信,在被釘十架之後,耶穌「降在陰間。」這段內容首先出現在3世紀中期的信經中。

然而,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與他一同被釘中的一個人請求耶穌在他的國降臨時記念自己。然後耶穌回答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這句話讓一些人相信,在死那一日,耶穌去了天國。但與此相反的是,很多人提到了約翰福音20章17節,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彼得前書3章19節則提到:「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這一段經文也常常被引用,作為證據表明基督在死後不久確實降到「地獄」。

類似的還有彼得前書4章6節,也會在這樣的語境下被引用:「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他們的靈性卻靠神活着。」

無論這是否要體驗「地獄」里苦難的深度並且為罪付上完全的贖價——考慮到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成了」,這說法備受爭議——或者是要釋放多年之前就被關在那裡的靈魂,耶穌如何以及為何「降到陰間」的細節在聖經中並沒有精確記載。這個短語預示了教會傳統中後續的神學發展。

彼得前書的經文確實非常不一樣,麥克德莫特注意到:「但教父們相信,這段經文解答了那些在聽到福音之前就已死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

經文表明「神是公正、公平的,按着他自己所定的方式和時間去接觸那些沒有聽到但卻需要聽到之人,」麥克德莫特還說,馬丁·路德宣稱在聖周六,耶穌去宣告他的得勝並拯救那些屬於他的人。

「其隱含的意思在於,這些被拯救者並非受咒詛在地獄中,而是在陰間一樣的國度中等待,因為彌賽亞還沒有來。」麥克德莫特說。

許多神學家認為,英語信經中的「hell」(地獄)應該被翻譯成「sheol」(陰間),或者死者之地——這是一個等候最終審判的暫居地。

3.耶穌在十字架上時天父「掩面離棄」

(圖片: BaylorUniversity.edu),羅傑·奧爾森(Roger Olson)
(圖片: BaylorUniversity.edu),羅傑·奧爾森(Roger Olson)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有些人相信耶穌在十字架時,天父「掩面離棄」。一個無罪的耶穌將世界的罪擔負在自己身上時,天上的父,從高處俯視,目光卻離開了自己的兒子。

與此同時,聖經從未專門講過天父曾這麼做,儘管有些人會做出如此推斷。

「掩面離棄」這詞出現在最近一首許多福音派教會裡廣為流傳的讚美詩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for Us(暫譯為「天父愛我們有多深」)中,作者是斯圖爾特·唐恩德(Stuart Townend)。

這首讚美詩似乎是受到了德國神學家于爾根·莫爾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影響,莫爾特曼在其著作The Crucified God(暫譯為「被釘十架的神」)認為,基督救贖之工至關重要時刻就是他在各各他真正被神,天父拋棄的那一刻。浸信會神學家,貝勒大學特魯特神學院(Truett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Baylor University)的羅傑·奧爾森(Roger Olson)教授在6月5日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就此寫到。

這位德國神學家還認為,天父在耶穌之死中也受苦,但方式與子不同,無論如何,許多人指責他是「三神論(tritheism)」,因為這樣就是認為三位一體是分裂的。

與此同時,一些人認為耶穌感到被拋棄是更為主觀的感受,天父一直與耶穌同在,奧爾森提到。

奧爾森認為「不可能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去證明,天父到底有沒有在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掩面離棄』並拋棄耶穌。」

就個人角度而言,奧爾森「毫無疑慮地相信,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同時『天父掩面不顧』並且耶穌真正被神拋棄了一段時間,這是為了完全等同於我們在自身有罪狀況中的情形,在我們的位置上親自擔負我們的刑罰。」

「當然,我立刻想要強調的是,在放棄聖子時天父的苦痛與折磨(正如莫爾特曼在《被釘十架的神》一書中所做那樣)。」奧爾森補充到。

「這是三神論嗎?好吧,這並不比相信神的兒子道成肉身限制自己,自己剝奪了自己對神性能力和榮耀(kenosis)的使用,而作為真正的人生活在我們中間更接近三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