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教会&事工 |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海外传教?四专家探讨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海外传教?四专家探讨

(图片: YouTube/ABWE International)2020年4月27日,多位专家、前传教士在传教播客中讨论多个话题,由ABWE国际上传至YouTube。
(图片: YouTube/ABWE International)2020年4月27日,多位专家、前传教士在传教播客中讨论多个话题,由ABWE国际上传至YouTube。

基督教传教领域的专家和前传教士们讨论新冠疫情及相伴而来的关门大潮将如何影响海外传教。

星期一,ABWE国际(Association of Baptists for World Evangelism,浸信会世界传教协会)主办了一期时长两小时的传教播客节目(Missions Podcast),多位传教领域的专家以流媒体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参与其中。

在被问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关门倒闭浪潮正如何影响传教工作时,ABWE总裁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认为,“短期的传教”或者说持续一个或几个星期之久的传教之旅受疫情波及最严重。

“那些依然参与其中的传道人是谁呢?他们的事工在哪里继续开展下去呢?是那些长期的传教士们,是他们奉献了几十年的人生以在文化和语言上融合成功的那群人。”戴维斯表示。

“那些人依然在那里,他们依然投入到事工中去,依然很活跃,他们是教会正在看到而且能够与之交流的人。”

阿莱克斯·科克曼(Alex Kocman)是ABWE推广与动员部(advancement and mobilization for ABWE)负责人,他回答说,自己“正看见许多人对某些路径的兴趣已经触底了,”然而,他对他们的未来很乐观。

“短期的传教之旅……在每年所有时候都很容易招募,所以依然有人在咨询我们相关的事情,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他说。

科克曼提到,他的机构在“中期”传教领域的兴趣发生了“暴跌”,而中期一般意味着为期1到4年的传教之旅。

“我觉得一些人离开的理由是因为那些在你奔赴传教田野之时不知道的情况,献身于此的时间长度也会有影响。”他解释说。

“就中期的长度而言,潜在的要求就是你离开现在的生活几年,但你并不肯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科克曼也报告说,在医学传教士和医务工作者方面的兴趣发生了“显著下滑”,但强调“还没到达危机的程度,”称此为“依然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内。”

达伦·卡尔森(Darren Carlson)是培训领袖国际机构(Training Leaders International)的总裁,他相信传教机构所得捐献金额可能下降了20%到30%,但直到“明年早些时候”,影响并不会波及他们。

“如果人们没工作,那么他们就不会捐献,”卡尔森说,“如果你所在的传教机构里,主要由高技能工人、高技术员工组成,那你也许会幸存下来。但如果你是纯粹依靠劳动力、服务业员工的捐献,那你的传教机构就有麻烦了。”

卡尔森注意到,短期传教之旅停止了,他还表示自己将此视为“这是否会影响动员能力的案例研究。”

“每个人都说,短期传教之旅是动员长期传教的关键。无论实际情况如何,都可以讨论,但以后就不是了。”他补充到。

“在美国,短期的传教是一个16亿美元的产业,而现在是1分钱都没有了。我们会在年末的捐献完成后,也就是1月、2月的时候看到影响到底如何。”

赞恩·普拉特(Zane Pratt)是美南浸信会国际传教部(International Mission Board of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环球培训部门的副出席,他回答了短期传教之旅暂停影响的相关问题。

普拉特提到,来自巴纳集团(Barna Group)的研究表明,那些进行短期传教之旅的人数是以后会成为长期传教人的两倍左右。

“所以,当然了,短期传教的暂停最终都会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影响,”他还提到,那些进行短期传教的人也捐献更多。

普拉特确实注意到国际传教部在传教申请人数方面“保持相当稳定,”而且中期传教申请人对他们而言实际是在增长的,如此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许多暂时关闭的工厂将很快倒闭。

关注于“未曾接触过福音的人群”是否会伤害教会?

在印度培训一周之后,当地农民投身于在农村、未接触过福音的村庄里植堂。因着对圣经学习和传福音的强烈热忱,这些未经训练非神职人员相信自己学到的新农业技术会打开大门。
在印度培训一周之后,当地农民投身于在农村、未接触过福音的村庄里植堂。因着对圣经学习和传福音的强烈热忱,这些未经训练非神职人员相信自己学到的新农业技术会打开大门。

播客节目开始时关注一篇卡尔森所写有争议的文章,他去年9月和埃里克·克拉克(Elliot Clark)一起为福音联盟(Gospel Coalition)撰写了题为“改变传教战略的3个词——以及我们为什么可能错了”(The 3 Words That Changed Missions Strategy—and Why We Might Be Wrong)的文章。

卡尔森和克拉克认为对海外传教而言,“未曾接触过的人群”这个术语可能有问题,部分原因就在于让人们不再支持给已经接触过的人群传教。

“物资和人力资源都从不再被认为有战略意义的地区撤出。‘已接触过’的国家,连同他们的神学院,都被抛弃了。”他们写到。

“毫无疑问,这些做法的动机都是好的,想要去‘接触那些未曾接触过的人’。但是,可悲之处就在于,我们对特定一些传教领域的无视造成了这样一个漏洞,就是有一个人群,曾经已经属于接触过福音的,结果回到了未接触之前的状态。”

在播客节目中,卡尔森重申了他的观点,还提到新约圣经里希腊语术语“panta ta ethne”的论据,一般来说,这个词被翻译成“万民,”主要是说非犹太人群,而不必是指全世界所有族群。

“所以,似乎这个词是很宽泛的,不是特指什么,在第一世纪时候的意义上而言是很宽泛的用法,”卡尔森说,“新约作者是在想那些非犹太人群。”

布鲁克斯·布瑟(Brooks Buser)是国际门徒训练学院(Radius International)的总裁,他与查得·维加斯(Chad Vegas)合作撰文回应卡尔森的文章,已由福音联盟在1月是发表,题为“为何未得人群依然在传教中很重要(Why Unreached People Groups Still Matter in Missions)。”

回应中,他们认为向未接触过福音人群的传教并不是从已接触过人群那里夺走什么资源,强调基督教捐献金额中只有不到1%是用于这样的传教事工。

“……如果这些数字能带来‘战略重要性’,那去想想再被去掉重要性之后到底会如何,就很可怕了,”布瑟和维加斯写到。

“保罗不会因为将战略重要性的资源放在福音从未到达过的地方而被抨击(罗马书15章20节)。他的传教授权是不断行动,直到‘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

在播客节目中,布瑟回应说,他觉得圣经里“万民”这个词实际可能是指称那些拥有特定民族语言的人群,而不是说非犹太人的一个宽泛术语。

“我想达伦与我有许多共识,”布瑟说,他提到对“panta ta ethne”一词一般意义上解释的分歧源自海外传教的问题。

人人都是传教士?

在考量谁受召进行传教时,科克曼列举了圣经里基督徒肢体的比喻,也就是哥林多前书12章12-31节所解释的内容。

“这是手,这是脚,这是膝盖,这是眼,这是肢体的每个组成部分,但你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肢体的每个成员说话。”科克曼解释到。

“绝大多数人,神通常呼召他们留在自己的环境中,在自己的工作、家庭并社区对神虔诚。”

布瑟也认同基督肢体的比喻,指出在圣经里,提多和提摩太去大数的保罗曾经去过的教会。

然后他说保罗“看到自己角色和他们角色的不同,”并且表示自己在意,有许多美国教会呼召自己教会中的每个人都成为传教士。

“我想,这就是美国教会陷入困境的原因,他们称每个人为传教士,当每个人都是传教士的时候,没有人是传教士。”他说。

“在我们热衷于保护膝盖和小腿以及身体其他有所需要的部位时,也不要为了给他们虚假的拔高感而误认他们。”

参与播客节目的其他专家还有接触并教育机构(Reaching and Teaching)总裁约翰·克拉森(John Klaasen),以及塞达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传教与神学教授马特·本奈特(Matt Benn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