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基督徒在印度不受歡迎

基督徒在印度不受歡迎

印度為何阻止國外捐款幫助貧困兒童?答案在於:印度教特質(Hindutva)。

1月13日,「憐憫國際」(Compassion International)告訴13萬印度兒童的資助者們,除非有不可知的逆轉發生,該機構將於三月中旬停止在印度的一切運作。

此聲明源於一年前印度當局告訴該機構「印度不再接受南亞次大陸之外的任何資助。」

儘管這則消息使憐憫國際的捐助者們相當失望,但對熟悉印度宗教自由惡化狀況的人而言卻並非意外。

憐憫國際的聲明發布前夕,敞開的門(Open Doors International)公布的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列舉出了基督徒遭遇最惡劣的國家。

毫不意外,北朝鮮再度名列第一。排在其後的12個國家或者是穆斯林人口占絕對優勢國家,比如尼日利亞,或者就是遭遇伊斯蘭極端武裝襲擊的國家——比如在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Boko Haram)組織——以基督徒為攻擊目標。

排名第15,緊挨着沙特阿拉伯的就是印度。為什麼呢?印度既不是伊斯蘭國家也不存在北朝鮮或者中國那樣的專制政權。

大衛·庫里(David Curry)是敞開的門的主席,他告訴《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的摩根·李(Morgan Lee)和馬克·加里(Mark Galli),印度的局面反映了他稱之為「種族民族主義」的興起,也就是說,印度人由其宗教所定義——也就是說,由印度教定義。如果有個印度人是基督徒,或者說是穆斯林的話,那他就被認為不是完全真正的印度人,因為印度教對成為印度人具有核心意義。

這種意識形態以「印度教特質(Hindutva)」為名,從字面上說,就是「印度性」。這種意識形態否定了西方把印度描繪為甘地、古魯修士(guru)和非暴力之境的形象。印度教特質與和平、容忍無關。恰恰相反,暗殺甘地的人恰恰就是印度教信徒,暗殺者認定甘地背叛了印度教社群。

印度當前的執政黨是印度人民黨(BJP),其意識形態就是忠於印度教特質。Vice新聞頻道表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除了在擔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州長期間與2002年時2000名穆斯林被屠殺事件有牽連之外,還被指控「鼓動人數占多數的印度教傷害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信仰。」

各種禁止改變宗教信仰的法律最能反映執政黨致力於建立印度教的霸權地位,我在一年前的突破點(BreakPoint)相關欄目上就有所介紹。在過去幾年中,印度已有六個州立法禁止人們從印度教改宗基督教或伊斯蘭教。

這是憐憫國際所做決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印度政府也明知來自印度之外的資金不太可能被印度國內的資金捐助所替代。

當局也清楚自己可以利用這些援助來做哪些事情:印度五歲以下兒童中有44%體重不足,72%的新生兒罹患貧血症。

那為什麼還要為憐憫國際的運作設置障礙呢?因為以印度教特質為名的民族主義比幫助營養不良的孩子們更重要。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好消息是,與北朝鮮或索馬里不同,我們對其還有一些政治影響力。印度想要在「不久的將來」將其與美國的貿易額擴大五倍。基督徒應該讓特朗普政府明白,貿易的增加必須與南亞次大陸對宗教自由更大的尊重掛鈎。

當然,我們也應該禱告。庫里告訴《今日基督教》如果他感覺到「美國的教會至少在為」被迫害的信徒們禱告,那他就覺得「好多了」。

 「至少」,確實如此。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