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大個子朋友》教導的四堂課

《大個子朋友》教導的四堂課

銀幕上最好玩的電影之一就是那些有巨人、小精靈之類的片子——他們常常對孩子有教育意義,對家長也是。

舉例來說,想想《霍頓與無名氏》(Horton Hears A Who!)吧,裡面有句名言:「人就是人,無論他個頭多小。」這句話最初是蘇斯博士(Dr. Seuss)寫的出來反對歧視日本人民的,最近在反墮胎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應用。

在聖經意義上,大衛和哥利亞的真實故事顯明了在貌似已然不可能的局面下的神之大能,同時,許多牧師也用這個故事作為神能解決一切日常問題的象徵。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最新的電影The BFG(暫譯為:大個子朋友,家長指導觀看級電影)講述的也是巨人的故事。影片根據羅納德·達爾(Roald Dahl)原著拍攝,講述了一個24英尺高「大個子朋友」以及一個叫蘇菲(Sophie)的10歲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我看過最適合全家一起看的電影之一,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教育意義——有些很明顯,有些則在細節中。當然,從技術意義上說,這不是一個以信仰為基礎的電影,但正如奧古斯丁曾說過那樣:一切真理都是神的真理。那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1,有些懼怕毫無根據

耶穌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不要懼怕(馬太福音10章31節)。對成年人來說,這應該應用到我們對為未來或者財務方面的非理性恐懼中,但對孩子們來說,這更與他們害怕黑暗或者害怕上學有關。這電影裡每個人都在懼怕一些事情:蘇菲害怕那位大個子朋友,而大個子朋友害怕別的巨人,別的巨人則害怕下雨。所有這些懼怕都沒有事實根據。

2,不能以貌取人

蘇菲以為「大個子朋友」想要吃掉她。為什麼?就因為他個子很大,看上去很嚇人。然而,蘇菲的第一印象是錯的。事實上,大個子就像位慈祥的老爺爺。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大兒子在兩歲時候遇見我一個朋友的樣子,那朋友與我膚色不同,留着一個不那麼傳統的髮型。當時我兒子嚇壞了,但一旦發現那位先生很友好,兩人就交上了朋友。「大個子朋友」提醒我們,第一印象常常是錯的。

3,仗勢欺人很醜陋

我想,讓孩子們看看一個能讓他們感同身受的被欺侮角色是件好事——只要情節別太過分就行。巨人國里別的巨人都比「大個子朋友」至少大三倍——都非常非常刻薄。在一個情節里,他們欺負大個子朋友,甚至把他當成了足球捉弄,還有一次,他們衝進他家,幾乎搶走看到的一切。在每個場合,我們都很同情那位無人幫助的「大個子朋友」。當代的欺侮事件發生時,我們很少看到被欺負一方的故事。在這部電影裡,我們能看到。

4,弱者需要守護

大個子朋友很照顧蘇菲,在電影後面的情節里,英國軍方保護大個子朋友和孩子們來對抗巨人——直至把那些欺負人的傢伙趕到沙漠裡。在我們這個墮落的世界裡,太多情況下,個子最高的孩子或者最有權勢的成年人都以虐待、騷擾、挑刺那些相對弱勢的人而聞名。但要這麼想:為什麼神創造出許多面目猙獰的人呢?當然,那是要守衛、保護那些弱小的人,不是嗎?無論我們的孩子有多小,總有人比他們更小,這些人需要被人同情照顧。這對我們的孩子是很好的一堂課——既在大銀幕上,也在現實世界中。

(翻譯:尤里)